
在库克群岛当地,与中国达成的争议性协议引发激烈辩论
一些居民认为该协议损害了与新西兰的关系,另一些人则欢迎其可能带来的经济利益
本周,菲娜·赛姆-布坎南站在库克群岛议会外的树荫下,质疑这份与中国签署的争议性协议。该协议已在这个太平洋国家引发普遍担忧。
这位来自拉罗汤加的摄影师对总理马克·布朗上周与北京达成的协议感到矛盾,形容其是”双刃剑”。
“协议可能带来经济增长、商业扩张和更好的基础设施,所有这些都能惠及像我这样的本地人。”她说。
“但现实是——这类机会必然伴随代价。库克群岛体量微小,当与中国这样的经济巨人签订协议时,必须考虑长期后果。”
这份协议标志着库克群岛首次与传统伙伴(前殖民宗主国新西兰和澳大利亚)之外的国家达成重大协议。协议聚焦经济、基础设施、海洋合作及海底矿产开发等领域,不涉及安全或防务。
但未与新西兰协商导致与惠灵顿的外交争端,并引发本周在库克群岛的抗议活动。库克群岛与新西兰保持”自由联合”关系,虽然这个约1.7万人口的国家自主管理内部事务,但外交、救灾和防务仍由新西兰协助。其公民持有新西兰国籍。
赛姆-布坎南是400多名参与抗议的岛民之一。抗议源于该协议损害对新西兰关系,以及库克群岛提议设立自主护照后被认为试图切断与新西兰联系的举措。该计划后来被放弃。

反对党议员、库克群岛联合党领袖特里基·希瑟组织了周二的集会,旨在”向新西兰保证’我们珍视现有护照,重视双边关系'”。
“总理在未与民众及最亲密盟友、宪法伙伴新西兰协商的情况下误导全国。新西兰过去60年始终关照我们。”希瑟表示。
“对新西兰的关系对库克岛民意义重大。新西兰对协商缺失及影响的反应令我们深感忧虑。” 对”模糊”协议的担忧
除影响与新西兰关系外,该协议因细节缺失及对长期影响的疑虑,遭到政界和民众批评。
周四,布朗称细节缺失是”有意为之,因为具体内容将体现在未来潜在项目的谈判中”,强调”目前尚未签署任何具体项目”。库克群岛已获得中国400万新西兰元(约合230万美元)赠款,布朗称将主要用于可再生能源。
签约前会见布朗的国务院总理李强表示,中国坚持大小国家一律平等,支持库克群岛选择适合国情的发展道路,愿深化海洋、基建、农业和渔业等领域互利合作。
协议还旨在吸引更多中国游客,提振该国旅游业。去年旅游业为经济贡献超5亿新西兰元。

位于拉罗汤加旅游区的穆里海滩俱乐部酒店总经理莉安娜·斯科特认为,这份”模糊文件”看似诱人,但需警惕其长期影响。
“投资与双边关系表面光鲜,但中国或其他大国往往带来长期经济和政治依赖。” 斯科特指出,该协议可能损害本地企业,应聚焦减少债务依赖以”摆脱外国影响、确保财政稳定、优先发展本土经济”。
“对国家最有利的选择”
并非所有岛民都对亲近中国感到忧虑。部分人视其为寻求更好支持的机遇,特别是在航运和农业领域。
彭林岛政府执行官员普纳·瓦诺欢迎中国支持建造岛际运输船,协助从拉罗汤加向其他岛屿运送物资和人员。
“航运是北部群岛的重大难题。我们每四五个月才有一艘船,此时基本物资早已耗尽。物价几乎是拉罗汤加的两倍,希望政府航运服务能降低运费。”瓦诺说。
“北部群岛生活艰难。这里一无所有,拉罗汤加、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看似更好,但对岛屿的热爱让人们留驻。” 尽管警惕库新当前的外交裂痕,瓦诺认为应”信任”领导人以国家利益为先。
“局外人指手画脚容易,除非他们亲身体验我们的日常现实。”他表示,”相信总理听到了我们的关切,正在寻求帮助。我们选举他和政府,就是希望他们权衡利弊,以国家最大利益行事。
” 拉罗汤加传统领袖兼种植户丹尼·马塔罗阿强调,正如新西兰,库克群岛完全有权为民众谋求最佳利益。
“这份协议或许容易获得资金,但我相信领导层为国家、人民和未来争取到了最优条件。”
“我们吸取了其他太平洋国家仓促签约的教训。”马塔罗阿说,”相信政府以史为鉴,不会重蹈覆辙。”
本文编译于美国卫报,由贝茜·里德提供。
特别声明:本文为学术研究和合理使用为目的的编译,原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侵权删除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编者解析:
根据最新动态,库克群岛与中国于2025年2月签署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行动计划(2025-2030)》已引发新西兰及国际舆论的争议,具体争议点如下:
一、协议内容与争议焦点
1.合作框架
该协议涵盖经济、基础设施、可再生能源、海底矿产开发、气候变化及文化合作等领域,旨在为未来五年合作提供路线图。
库克群岛总理马克·布朗强调,协议以“主权和国家利益优先”,未涉及安全或军事条款。
2.新西兰的担忧
新西兰总理拉克森称,库克群岛未提前披露协议细节,要求其在防务和安全问题上保持“透明度”,并威胁重新评估与库克群岛的关系。
新西兰外长彼得斯指责库克群岛“缺乏协商”,称此举削弱了新西兰在南太平洋的传统影响力。
3.中国的立场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表示,中库合作遵循“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原则,不针对第三方且不受第三方干扰。
中方将提供400万美元援助用于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但未公布具体分配细则。
二、地缘政治背景
1.历史关系
库克群岛自1965年实现内部自治,但外交和国防仍受新西兰“协助”(实质为控制)。约85%的库克群岛公民持有新西兰护照,经济高度依赖新方援助。
2.新西兰的战略焦虑
新西兰近年与太平洋岛国频发摩擦,如基里巴斯取消新西兰外长访问并转向中国合作,促使新西兰削减对基援助。
新西兰智库认为,中国通过“无附加条件”的援助和基建投资,正削弱澳新在太平洋的“传统霸权”。
三、协议签署后的影响
1.库克群岛的立场
布朗反驳新西兰“家长式干预”,称“库克群岛无需向新西兰申请外交许可”。
库克群岛通过多元化伙伴关系寻求经济发展,2024年已与中国签署10项合作协议,包括渔业和旅游合作。
2.地区连锁反应
南太岛国(如斐济、所罗门群岛)近年加速与中国合作,新西兰的“太平洋步调协定”影响力受挫。
澳大利亚与新西兰正推动“蓝色太平洋2030”计划,试图以气候援助对冲中国影响力,但进展缓慢。
四、争议本质
此次争议反映了 南太平洋“新殖民主义”与“发展权”的博弈:
新西兰以“安全关切”为由干预库克群岛主权决策,被批延续殖民思维。
中国以经济合作切入,打破澳新垄断,但协议透明度不足引发西方舆论质疑。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