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副总统JD·万斯将于4月21日访问印度,与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会晤,讨论双边贸易协定及地缘政治关系。此次访问正值美中贸易战升级之际,印度已削减多种商品关税以应对美国关税威胁。万斯此行还将访问意大利,会晤意大利总理乔治娅·梅洛尼。美印两国正致力于加速完成贸易谈判,目标是双边贸易额突破5000亿美元。此次访问被视为美印深化合作、制衡中国在印太地区扩张的重要举措。
— 本文由AI智能分析生成摘要,仅供参考。

美国副总统JD·万斯将于下周展开对印度为期四天的访问,期间会晤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两国正就双边贸易协定进行谈判。按计划,两位领导人将于4月21日万斯访印首日举行会晤,就经济、贸易及地缘政治关系进行磋商。
印度外交部声明称:”此次访问将为双方提供审视双边关系进展的契机。”这是万斯就任后首次访印,适逢两国力争在秋季前达成贸易协议。副总统此行将携子女及妻子乌莎·万斯同行,其岳父母是从印度南部安得拉邦移民至美国的。
此次访问正值美中贸易战升级之际——美国总统特朗普对中国商品加征最高145%的关税,部分商品税率可能达245%。中国则以125%关税反击美国产品。印度也曾是4月2日美国27%关税的征收对象之一,该措施在90天暂缓期宣布前生效。此后,新德里与华盛顿一直致力于加速完成贸易谈判。印度已削减多种商品关税,据报道正考虑更大范围降税以化解特朗普的关税威胁。
美国此前长期是印度最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达1900亿美元(1440亿英镑)。莫迪总理曾在特朗普就职后不久于今年2月访美,双方领导人举行会谈。访问期间,莫迪盛赞印美”超级伙伴关系”,两国宣布达成印度扩大自美进口石油天然气等商品的协议。特朗普与莫迪设定了双边贸易额突破5000亿美元的雄心目标。
万斯此行前数周,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图尔西·加巴德刚赴印度出席地缘政治会议。印美同为”四方安全对话”(Quad)重要成员,该机制被视为制衡中国在印太扩张的力量。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此时刚结束东南亚之行,旨在中美关系紧张之际塑造中国作为稳定可靠贸易伙伴的形象。
印度是万斯此行两站之一。在抵达新德里前,他将于4月18日先访问意大利,计划会晤意大利总理乔治娅·梅洛尼。在特朗普政府任内,万斯主导了多项国际外交事务。特朗普自1月就职以来尚未进行外访。
本文编译于BBC,由Nikita Yadav提供。
特别声明:本文为学术研究和合理使用为目的的编译,原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侵权删除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编者解析
一、背景:特朗普关税战略的升级与供应链重组
©2025龙旗领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
1.对华关税加码与选择性豁免
特朗普政府于2025年4月宣布将中国商品关税提高至125%,同时对75个国家暂停90天关税(墨西哥、加拿大除外),试图通过“分化瓦解”策略孤立中国。这一政策既是对拜登时期对华芯片出口限制的延续,也标志着贸易战从技术遏制向全面经济施压的升级。
2.美印合作深化:关键矿产与半导体供应链
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Gina Raimondo)此前多次访问印度,推动两国在半导体和关键矿产领域的合作:
半导体生态构建:美印签署谅解备忘录,计划将印度纳入美国主导的半导体供应链,减少对台湾的依赖,并试图削弱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
关键矿产协议:2024年10月,美印签署协议合作开发锂、钴等矿产,目标是为电动汽车和清洁能源提供稳定供应链,同时限制中国获取战略资源。
二、战略意图分析
1.供应链“去中国化”与印度角色
美国通过“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政策,试图将半导体、关键矿产等供应链从中国转移至印度等“可信伙伴”。印度凭借庞大市场和劳动力成本优势,成为美国重塑亚洲供应链的关键支点。然而,印度自身半导体产业基础薄弱,短期内难以替代中国或台湾的产能。
2.技术遏制与芯片战争
对华芯片出口全面收紧:特朗普政府进一步限制英伟达向中国出口H20等“阉割版”芯片,要求所有出口需经商务部批准,导致英伟达面临55亿美元订单损失,并加速中美技术脱钩。
中国应对措施:中国企业转向国产替代(如华为昇腾芯片),同时优化算力使用效率,例如中国初创企业DeepSeek通过算法创新降低对英伟达芯片的依赖。
3.地缘政治博弈与印度战略选择
印度在中美竞争中采取“战略投机”策略:一方面配合美国供应链重组,获取技术与投资;另一方面保持与俄罗斯、中国等国的经济联系。印度前军方高层森德吉的战略构想显示,印度试图利用大国竞争提升自身国际地位。
三、挑战与矛盾
1.美国供应链重组的现实困境
技术生态壁垒:半导体制造涉及复杂的技术积累和产业协作,美国本土工厂面临人才短缺、成本高昂等问题。例如,台积电亚利桑那工厂生产的芯片性能仍落后台湾一代。
盟友利益分歧:日本、韩国等盟友虽参与美国主导的印太经济框架(IPEF),但对完全孤立中国持保留态度,担心失去中国市场。
2.印度能力的局限性
印度半导体产业尚未形成完整生态,缺乏熟练工程师和基础设施,短期内难以承接高端制造。
印度在关键矿产开发上依赖非洲和南美国家,供应链稳定性存疑。
3.全球市场的反制风险
美国关税政策引发多国反弹,加密市场等全球资本流动领域出现剧烈震荡,比特币等资产价格暴跌反映市场对供应链断裂的恐慌。
四、未来展望
1.短期影响
中美技术脱钩加速,中国被迫加速半导体自主化,但短期内仍依赖成熟制程芯片。
印度或成为低端芯片封装和组装中心,但高端技术仍由美、日、韩掌控。
2.长期趋势
全球供应链分裂:世界可能形成“中美双轨”供应链体系,发展中国家被迫选边站队。
技术竞争升级:若中国在AI算法、量子计算等领域突破,可能削弱美国技术封锁效果。
结论
特朗普政府通过关税战与供应链重组双管齐下,试图在经济和技术上孤立中国。美印合作是这一战略的关键环节,但其成效受限于印度产业能力及全球市场复杂性。中国在压力下加速自主创新,而美国则面临盟友协调、技术生态重建等挑战。这场博弈不仅关乎经济主导权,更是21世纪全球秩序重塑的缩影。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