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公司接到指示,暂停接收美国波音公司的飞机,并全面停止从美国购买航空设备和零部件。此举发生在中美贸易战持续升温的背景下,双方相互征收高额关税。中国还考虑帮助租赁波音飞机的航空公司应对成本上升。这一政策可能促使中国航空公司转向欧洲空客和本土制造商中国商飞。中国民航局对波音飞机的新型驾驶舱语音记录仪系统进行额外安全检查,强调航空安全的独立性。波音面临交付延迟和财务压力,市场份额可能被空客进一步挤压。这一事件反映了航空安全与地缘经济的交织,以及中国在高端制造业领域日益增强的话语权。
— 本文由AI智能分析生成摘要,仅供参考。
中国航空公司接到指示,不得接收美国制造商波音公司的飞机,据彭博社报道。这一消息传出之际,北京与华盛顿之间的贸易战持续升温。

中国已告知其航空公司中国暂停交付波音飞机,并全面暂停从美国公司购买航空设备和零部件,金融新闻媒体彭博社周二报道称。
北京方面的这一指示出台之际,全球两大经济体在日益升级的贸易战中相互征收针锋相对的贸易关税。
彭博社称,中国政府还在考虑帮助那些租赁波音飞机、目前面临更高成本的航空公司。
此举可能会促使中国航空公司考虑从欧洲空客和本土制造商中国商飞寻找替代选择。
北京抨击华盛顿的“霸凌”行为
中国对特朗普政府对中国进口商品征收高达145%的关税作出回应,对从美国进口的商品征收125%的关税,称华盛顿的举动是“欺凌”的非法行为。
中国对美国进口商品征收的关税可能会大幅提高进口飞机及其零部件的成本。
自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1月上任以来,他对敌友都发动了一连串的关税行动。
上周,他在对大多数国家实施所谓“对等关税”后不久暂停了这一轮关税,但中国不在暂缓之列。
由于投资者试图理解在许多看来似乎没有合理经济基础的、反复无常的美国贸易政策,全球市场一直处于动荡之中。
本文编译于德国之声,由Zac Crellin提供。
特别声明:本文为学术研究和合理使用为目的的编译,原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侵权删除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编者解析
一、事件背景与核心内容
©2025龙旗领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
1.暂停交付的直接原因
报道指出,中国暂停接收波音飞机的直接原因是驾驶舱语音记录仪(CVR)电池的监管审查。中国民航局(CAAC)要求对波音737 MAX和787等机型配备的新型25小时驾驶舱语音记录仪系统进行额外安全检查,尤其是其电池设计是否符合中国标准。尽管该系统已获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和欧洲监管机构认证,但中国采取了更审慎的态度。
贸易战背景下的政策联动
此次暂停发生在2025年中美贸易战升级的背景下。美国政府于2025年3月对华加征54%的高额关税,中国随后对包括波音飞机在内的美国产品采取反制措施。波音作为美国制造业代表,成为中美经贸博弈的焦点之一。
二、中国监管立场分析
1.安全审查的独立性
中国民航局强调对航空安全的严格把控,尤其在波音737 MAX系列曾因两起空难(2018年狮航、2019年埃航)遭全球停飞后,中国始终采取更保守的复飞和交付政策。此次对CVR电池的审查延续了这一立场,凸显中国监管机构不盲目跟随FAA或欧盟标准。
2.技术细节与潜在风险
新型25小时CVR系统旨在延长数据存储时间,但电池设计可能涉及高温稳定性或电磁兼容性问题。中国要求额外审查,可能是基于本土航空环境(如高海拔机场运营)的特殊考量。
三、对波音的影响
1.交付延迟与财务压力
波音2024年库存中约85架737 MAX原计划交付中国客户,但截至2025年4月,交付进度因审查受阻。延迟交付导致波音现金流紧张,尤其在其全球订单受737 MAX系列信任危机影响的背景下。
2.市场份额竞争
空客趁机扩大在华优势,正与中国商谈100架A330neo飞机的订单,进一步挤压波音市场空间。中国作为全球最大航空市场之一,波音的长期缺席可能重塑行业格局。
四、中美经贸关系的折射
1.贸易反制的精准性
中国选择波音作为反制目标具有战略意义:
经济影响:波音对华年销售额超百亿美元,停飞和交付延迟直接打击美国制造业。
政治象征:波音与美国政府关系密切,其困境可向美方传递强硬信号。
2.谈判筹码的作用
中方在暂停交付的同时,仍保留谈判窗口。波音中国总裁柳青称“交付恢复进展顺利”,暗示审查可能随贸易谈判缓和而结束。
五、未来展望
1.短期僵局与长期博弈
若中美贸易战持续,波音交付可能进一步延迟;若双方达成协议,中国或加快审查进度。但航空安全议题仍是中国监管的核心红线,不会完全让位于政治考量。
2.波音的应对策略
波音需加强与中国民航局的技术沟通,可能需针对中国市场需求调整设备设计。此外,需通过游说美国政府缓解对华贸易限制,以恢复商业信任。
总结
德国之声的报道揭示了航空安全与地缘经济的交织:中国以技术审查为名,既回应了国内对波音安全性的疑虑,又在中美贸易战中占据主动。这一事件反映了全球供应链在政治摩擦下的脆弱性,以及中国在高端制造业领域日益增强的话语权。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