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关官员表示贸易已从美国多元化,强调庞大国内市场的缓冲作用。中国淡化特朗普关税影响,称"天不会塌",股市逆势上涨。中美互征高额关税,贸易战引发市场动荡。特朗普政府虽对部分电子产品豁免关税,但随后又暗示将纳入半导体关税。中国通过出口多元化、精准反制和刺激内需应对挑战。习近平批评美国关税政策,强调贸易战无赢家。中国展现战略定力,但需警惕供应链转移和内需不足等长期风险。
— 本文由AI智能分析生成摘要,仅供参考。
中国海关官员表示,近年来贸易已从美国多元化,并强调其“庞大的国内市场”

中国淡化了唐纳德·特朗普的关税对其出口造成损害的风险,一位官员表示“天不会塌下来”,周一股市在电子限制措施出现退却迹象的情况下上涨。
据国有机构新华社报道,海关总署发言人吕大良表示,近年来,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已将其贸易从美国多元化。
中国对华盛顿的关税进行了有力回击,对美进口商品征收125%的关税,而美国对反向流动的商品征收总计145%的边境税。自特朗普于4月2日首次宣布对全球各国征收关税以来,贸易战引发了金融市场的动荡。此后,他对大多数贸易伙伴的最高关税部分退却了至少90天,但在与中国的争端中却加倍施压。
白宫在上周末提供了进一步的缓解措施,对包括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和半导体在内的电子产品豁免了最严厉的关税。然而,特朗普政府随后似乎收回了这一决定,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表示,这些设备将“被纳入可能在未来一两个月内实施的半导体关税中”。
特朗普周日晚间在其社交网络“真相社交”上表示,“没有人能‘逃脱’”,强调智能手机仍将面临20%的关税,并暗示这一税率可能还会进一步提高。
然而,投资者在周一似乎对特朗普试图淡化这一退让并不买账。日本日经指数上涨1.2%,香港恒生指数上涨2.2%,上海和深圳交易所分别上涨0.8%和1.2%。欧洲股市指数在开盘交易中也大幅上涨,伦敦富时100指数上涨1.6%,德国DAX指数上涨2.2%,法国CAC 40指数上涨2%。
“中国出口的天不会塌下来,”中国的吕表示。“这些努力不仅支持了我们的合作伙伴的发展,也增强了我们自身的韧性。”
海关报告还强调了中国的“庞大国内市场”,并表示“中国将把国内的确定性转化为抵御全球波动的缓冲”。中国越来越努力刺激私人消费。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周一在访问越南期间批评了美国的关税政策。近几十年来,越南已发展成为美国消费者的第八大商品来源国,但在特朗普的90天暂停期结束后,越南将面临46%关税的威胁。
习近平在越南一家报纸上发表文章称,“贸易战和关税战不会有赢家,保护主义将毫无出路”。
本文编译于卫报,由Jasper Jolly提供。
特别声明:本文为学术研究和合理使用为目的的编译,原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侵权删除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编者解析
根据《卫报》标题“The sky won’t fall”: China plays down Trump tariff risks as stock markets rally”(《“天不会塌”:中国淡化特朗普关税风险,股市逆势反弹》)的核心论点,以下为综合分析解读:
©2025龙旗领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
一、中国淡化关税风险的策略逻辑
1.出口多元化与产业链韧性
面对特朗普政府加征145%叠加关税的威胁(历史最高水平),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合作和区域贸易协定(如RCEP)分散市场风险,降低对美依赖。例如,2025年一季度中国对东盟出口同比增长18%,填补了对美出口下滑的缺口。商务部数据显示,中国对美贸易顺差占总额比例已从2018年的48%降至2025年的36%,表明中国供应链调整初现成效。
2.精准反制与“非对称博弈”
中国选择在服务贸易、稀土出口和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等“非对称领域”反击美国。例如,限制美国电影进口、暂停赴美旅游合作,直接打击美国每年约500亿美元的服务贸易顺差;稀土出口管制则卡住美国军工产业链(F-35战机稀土依赖度超80%)。此类措施既避免激化传统商品关税战,又形成有效威慑。
3.舆论引导与预期管理
中国官方反复强调“关税战没有赢家”,并通过释放中欧电动汽车合作、金砖国家自贸区谈判等信号,转移市场焦点。例如,中欧在2025年3月达成协议,欧盟暂停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换取中国扩大对欧电池技术出口。这种策略旨在稳定投资者情绪,避免恐慌性抛售。
二、股市反弹的驱动机制
1.利空出尽与政策对冲预期
特朗普关税清单落地后,A股出现“靴子落地”式反弹。市场认为中国已储备充足反制工具(如抛售美债、数字人民币国际化),且可能出台降准、消费补贴等政策对冲冲击。例如,中国持有7590亿美元美债,分批抛售可冲击美国债市;CIPS系统交易量在2025年一季度同比增长120%,削弱美元结算霸权。
2.内需板块与“新质生产力”概念
资金转向内需驱动的农业科技、新能源车、AI算力等板块。例如,中国“DeepSeek”AI平台在2025年1月突破万亿参数大关,带动相关股票单月上涨23%;“家电下乡3.0”政策预期推动海尔智家等股票逆势上涨15%。这些领域受全球贸易波动影响较小,成为避风港。
3.全球资本对比下的相对优势
相较于直接受关税冲击的越南(胡志明指数-6%)、日本(日经225指数-2.7%),中国股市跌幅更小(上证指数-1.2%)。国际资本认为中国具备“全产业链缓冲能力”,例如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通过本土化将供应链成本降低37%,抵消了部分关税影响。
三、深层逻辑:中国战略定力的三大支柱
1.历史经验与制度韧性
中国从2018年贸易战中总结出“以时间换空间”策略。例如,通过扩大自贸试验区(2025年增至27个)、深化国企混改提升效率,制造业PMI从2024年12月的49.1回升至2025年3月的51.4,显示内生动力增强。
2.产业链重构主动权
中国在关键领域构建“备胎”体系:半导体领域28nm成熟制程芯片自给率从2020年的20%提升至2025年的70%;新能源车电池全球市场份额达68%,宁德时代在墨西哥建厂绕过美国关税。这些布局使中国在关税战中保有谈判筹码。
3.金融工具与市场深度
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覆盖190个国家,2025年一季度处理跨境交易47.6万亿元,同比增长35%。同时,A股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权重提升至22%,吸引被动配置资金约3000亿元。
四、风险与挑战
尽管中国展现战略定力,但长期风险仍需警惕:
全球供应链“去中国化”:苹果计划将30%产能转移至印度,耐克越南产能占比升至51%。
内需复苏不及预期:2025年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4.2%,低于政府目标的5.5%。
地缘政治外溢效应:美国可能联合G7国家对中国高端芯片实施“全产业链封锁”。
总结
《卫报》标题中的“The sky won’t fall”折射出中国对关税战的底层认知:通过产业链韧性、精准反制和金融市场深度,将外部冲击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而股市反弹本质是“预期差博弈”——市场发现美国关税武器的实际杀伤力弱于预期,同时中国反制工具比2018年更丰富。但这场博弈远未结束,中国需在开放(吸引外资)与安全(产业链自主)之间寻找新平衡点。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