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务部表示希望美国缓和贸易战,强调谈判需平等尊重,反对施压威胁。特朗普暂停对多国加征关税,但将中国关税从104%提至125%,中方同步实施84%报复性关税。中国外交部称不怕贸易战,将坚决捍卫权益。欧盟暂停报复性关税90天以促进谈判。中美博弈进入新阶段,双方立场强硬,全球经济面临不确定性。中国通过多元化贸易和精准反制展现战略定力,而美国面临国内和国际压力。长期来看,技术脱钩和全球治理主导权争夺将成为焦点。
— 本文由AI智能分析生成摘要,仅供参考。

中国商务部发言人周四表示,北京希望美国能够努力缓和全球两大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战,此前特朗普总统宣布暂停对许多其他国家加征的更高关税。
“中国的立场是明确和一贯的:谈判的大门是敞开的,但对话必须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进行,”商务部发言人何永谦说。“中国将坚持自己的立场直到最后。施压、威胁和敲诈不是处理中国问题的正确方式。我们希望美国能够与中国合作。基于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和互利共赢的原则,通过对话和协商妥善解决分歧。”
特朗普先生周三晚些时候宣布暂停对几乎所有国家实施更高关税的计划,维持10%的普遍关税,但表示他将对中国的关税从104%提高到125%。加征的关税于周四生效,同时北京对美国进口商品实施的84%报复性关税也于同日生效。
“我已经多次重申中国的立场,这非常明确。我们不惹事,但也不怕事。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合法发展权利不能被剥夺。中国和所有其他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不应受到侵犯,”何永谦说。
中国外交部采取了更强硬的立场,并誓言将继续斗争。
“美国的鲁莽和不公正行动违背了人民的意愿,最终注定会失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说。“我想重申,在关税战或贸易战中,没有赢家。中国不希望打贸易战,但我们也不怕打贸易战。我们绝不会坐视中国人民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也不会允许国际贸易规则和多边贸易体系被践踏。如果美国执意发动关税战或贸易战,中国将战斗到底。”
周三,特朗普先生表示他相信可以与中国达成解决方案。
“中国想达成协议,”总统在白宫说。“他们只是不知道该如何着手。”
欧盟宣布暂停任何报复性关税90天
在世界其他地区,市场在经历了数日的严重下跌后,因特朗普的关税回撤而反弹,领导人和经济学家继续对经济不确定性表示担忧,但对股票交易者来说,也有更多潜在的利好消息。
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由27个国家组成的欧盟将暂停对美进口商品实施报复性关税的计划,为期90天,与特朗普的最新举措保持一致。
“我们希望给谈判一个机会,”冯·德莱恩说。“在完成获得成员国大力支持的欧盟反制措施的采纳程序时,我们将暂停实施这些措施90天。”
这位欧盟领导人此前曾警告称,“清晰、可预测的条件对于贸易和供应链的运作至关重要。”
据路透社报道,贝伦贝格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霍尔格·施米丁表示:“风险仍然巨大。”
本文编译于CBS,由Haley Ott提供。
特别声明:本文为学术研究和合理使用为目的的编译,原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侵权删除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编者解析
基于CBS报道的深度分析:中国对美关税博弈的立场与战略逻辑
©2025龙旗领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
一、事件核心:中美关税战的“差异化处理”与中方表态
1.美方政策调整的双重性
特朗普政府于4月9日宣布暂停对近60个国家加征新关税90天(维持10%基础税率),但将对华关税从104%提升至125%,并于4月10日生效。这一决策体现了美方“集中火力打击中国”的策略。
动机分析:美方此举试图通过分化国际阵营(如欧盟宣布暂停对美报复性关税90天),孤立中国并施压其让步。但中方认为这是“单边霸凌政策的延续”,且“无助于解决贸易失衡问题”。
2.中方的“开放但强硬”立场
中国商务部发言人何永强在4月10日回应称:
对话前提:强调“平等与相互尊重”是谈判基础,反对美方以“威胁、施压”方式处理分歧。
反制措施:同步实施对美输华商品84%的报复性关税,覆盖大豆、原油、高端电子等全品类。
国际规则捍卫:中方已在WTO追加起诉美国新关税,并联合欧盟、加拿大发起集体诉讼。
二、博弈逻辑与战略意图解读
1.中方的战略定力
经济韧性支撑:通过“双循环”战略扩大内需、多元化贸易伙伴(如2024年对美出口占比降至14%以下),降低对美依赖。
非对称打击:针对美国农业(如大豆出口53%依赖中国)和军工产业链(稀土出口管制)的精准反制,形成“痛点威慑”。
2.美方的矛盾与困境
国内压力分化:企业界(如全美零售商联合会)要求削减关税以降低成本,而鹰派政客主张扩大对华新兴产业(如电动车、电池)限制。
金融市场倒逼:特朗普政策转向的直接原因是国债收益率飙升引发的金融系统风险,而非“谈判艺术”。标普500指数单日暴涨9.5%、美债抛售压力迫使美方暂缓全面关税战。
三、全球影响与未来走向
1.经济与产业链冲击
贸易萎缩风险:中美双边贸易额(2024年约5,850亿美元)可能因叠加税率(中方84% vs 美方125%)腰斩。
供应链重构加速:特斯拉转移产能至德国、ASML客户减少美国模块采购等案例,凸显“去中国化”与“去美国化”并行。
2.多边体系与地缘政治
WTO机制瘫痪:美国阻挠争端解决机制,迫使中欧转向区域合作(如RCEP、金砖扩容)。
地缘联动风险:台湾、南海问题与贸易战联动,美国试图以“虚空造牌”增加博弈筹码。
结语:僵局中的“懦夫博弈”与临界点
当前中美关系已进入“系统性对抗”阶段:
短期:双方均无实质让步意愿,特朗普的“商人式极限施压”与中国的“制度优势反制”将持续碰撞。
长期:技术脱钩(如半导体、AI)和全球治理主导权争夺将成为主战场,关税战逐渐退居次要地位。
中国通过“开放谈判”姿态争取国际舆论支持,同时以“对等反制”展示底线思维,这场博弈的胜负将取决于谁能更好地平衡经济韧性、技术创新与国际盟友动员能力。而全球产业链与金融市场,正为这场“没有刹车”的博弈付出高昂代价。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