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宣布对美国商品加征50%关税,回应美国此前对中国商品征收104%关税的举措。此举加剧了中美贸易紧张局势,双方均采取强硬立场,不愿让步。中国同时打击美国企业,实施出口管制并将部分公司列入黑名单。专家警告这种对抗可能引发长期经济脱钩,对全球经济产生深远影响。中国面临房地产危机和出口下滑挑战,美国企业也受到冲击。双方政治博弈背后是科技霸权和国际规则制定权的争夺,可能重塑全球贸易秩序。学者指出当前僵局缺乏退出机制,风险持续升级可能导致全球商业体系的分裂。
— 本文由AI智能分析生成摘要,仅供参考。
中国的最新举措:对美国商品加征50%的关税。双方都不愿因让步而显得软弱,但贸易关系的破裂可能带来深远影响。

关税大幅增加,紧接着是大幅报复,这对美中两国来说是一场没有出口的冒险博弈。中国民族主义博主将特朗普总统的征税比作宣战,中国外交部誓言北京将“奉陪到底”。
多年来,随着紧张局势的加剧,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强国一直抱有经济脱钩的想法。本周,两国贸易关系的加速恶化,使得这种脱钩的前景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
周三,中国宣布对美国商品加征50%的关税,与几小时前生效的美国新关税相匹配,这突显了这一点。中国还打击了美国公司,对其中十几家公司实施出口管制,并将另外六家公司列入“不可靠实体”名单,阻止它们在中国开展业务。
中国的新关税将于周四生效,这意味着所有运往中国的美国商品都将面临额外85%的进口税。美国对中国进口商品的最低税率现在为104%。这两个数字在几周前都是难以想象的。

特朗普先生的强硬策略使他在美国政坛成为一股独特的力量。但在习近平面前,他面对的是一个历经中国20世纪末政治动荡而屹立不倒的强硬对手,习近平认为美国的竞争策略最终旨在颠覆执政共产党的合法性。
“特朗普从未进入过一场对方也愿意并采取同样策略的巷战,”华盛顿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高级顾问斯科特·肯尼迪说。“对中国来说,这关乎他们的主权。这关乎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对特朗普来说,这可能只是一场政治竞选。”
由于房地产危机,中国经济本已处于脆弱状态,如今又面临全球衰退和贸易大幅放缓的阴影,而贸易是其支柱产业和主要增长动力。北京方面日益不安的一个迹象是,中国审查机构似乎正在屏蔽提及数字104的社交媒体搜索,该数字指的是美国关税的规模。
“这对中美经济关系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冲击,就像一场地震,”上海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吴心伯在谈到周三实施的关税时说。“这是暂时的动荡还是长期不可避免的趋势,还有待观察。”
可以肯定的是,中美脱钩仍远未成为现实。像TikTok和星巴克这样的中美企业仍然在彼此的国家中根深蒂固。中国的银行仍然依附于以美元为主导的金融体系。
肯尼迪先生说,中美两国仍处于边缘政策阶段,双方都在试图迫使对方屈膝求和。但如果特朗普政府针对中国金融机构采取行动——例如,撤销中国银行在美国的牌照或将它们踢出国际支付系统Swift,这场争端可能会变得更加危险。

在反击特朗普的行动中,北京将自己描绘为美国不公平贸易做法和保护主义的受害者。讽刺的是,中国几十年来通过限制外国投资和补贴本国企业,也做了同样甚至更糟的事情。
习近平本人并未直接评论美国的最新关税。然而,周三下午,就在这些关税生效后不久,中国官方媒体宣布,他在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其他六名成员以及高级官员的会议上发表了讲话。习近平在讲话中呼吁官员们加强与邻国的关系,并“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合作”。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确实谈到了新关税,他在周三表示,中国“绝不会接受这种傲慢和霸凌行为”,并将“坚决予以回击”。新关税在几小时后宣布。
中美经济之间的任何裂痕都会在全球范围内产生影响。近五十年来,商业一直是双边关系的基石。没有它,双方在安全、气候变化、未来流行病和金融危机等其他全球问题上的合作可能会停滞不前。
中国试图淡化其对特朗普政府引发的经济混乱的脆弱性。它表示,已减少了对美国出口市场的依赖,其经济正变得更加自给自足,特别是在发展本土技术方面。

但这掩盖了中国经济中的严重问题,由于房地产市场崩溃,中国经济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此外,特朗普对全球贸易体系的攻击,包括针对越南等中国公司开设工厂以规避美国早期关税的国家,打击了中国当前唯一的经济亮点之一。
贸易中断的后果将伤害美国,美国依赖中国提供各种制成品,但对中国造成的损害更大,北京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王跃生说。
“对中国的影响主要是中国产品无处可去,”王跃生说。这将摧毁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以出口为导向的公司,这些公司主要生产家具、服装、玩具和家用电器,主要为美国消费者服务。
“这些公司将受到非常严重的打击,”王跃生说。
对中国出口的威胁加剧了吸引外国投资的艰巨任务,自新冠疫情和严格的国家安全法出台以来,外国投资一直在外流,这使得在中国做生意变得越来越困难。
习近平试图吸引外国投资者回来,上个月在北京接待了一群海外高管。他在讲话中表示,中国的发展不仅归功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还归功于“国际社会的支持和帮助,包括在华外资企业所做的贡献。”

北京现在的策略是反击美国,并希望特朗普屈服于国内压力,改变路线,乔治城大学亚洲研究教授、曾担任奥巴马总统亚洲顾问的埃文·梅代罗斯说。
“他们知道,如果屈服于压力,他们会受到更多压力,”他说。“他们会抵抗,相信中国比他们更能承受痛苦。”
在此之前,中国的领导人似乎在为一场持久战做准备。一个迹象是:有影响力的博主被允许对这场危机发表意见,并提出其他报复美国的方式。
其中一位博主是任毅,他拥有哈佛大学教育背景,笔名为“兔主席”,他列出了六种可能的反制措施,包括在中国限制美国服务企业,如律师事务所和咨询公司;削减对美国禽类和大豆的进口;以及终止与华盛顿在减少芬太尼流入美国方面的合作。
“贸易战,”他写道,“不仅仅是经济摩擦,而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必须从这个角度来理解。”
本文编译于纽约时报,由David Pierson and Berry Wang提供。
特别声明:本文为学术研究和合理使用为目的的编译,原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侵权删除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编者解析
根据《纽约时报》文章《For U.S. and China, a Risky Game of Chicken With No Off-Ramp in Sight》的标题及结合关于“懦夫博弈”(Game of Chicken)的博弈论框架,以下是对该文主题的深度分析解读:
一、核心背景:“懦夫博弈”的逻辑与历史映射
1.博弈论模型的核心矛盾
“懦夫博弈”指双方在对抗中通过展现“绝不退让”的姿态逼迫对方妥协,但若均坚持到底则导致两败俱伤。该模型的核心在于对“谁先转向”的威慑心理战。文章标题中的“No Off-Ramp”暗示中美当前对抗缺乏退出机制,双方均陷入“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僵局。
2.历史案例的对照
古巴导弹危机:美苏通过边缘政策试探对方底线,最终在核战争临界点前妥协。
中美南海对峙:2018年中美军舰险撞事件体现了类似逻辑,双方缺乏冲突管控机制,导致风险升级。
当前经贸与科技战:特朗普政府加征关税至104%,中方反制至84%,双方均以“全品类覆盖”关税作为威慑工具,形成“谁先让步即输”的博弈态势。
二、中美博弈的“无退路”特征
1.经济层面的相互消耗
关税叠加导致双边贸易额萎缩,2024年5,850亿美元的贸易规模可能腰斩,美国农民(如大豆出口53%依赖中国市场)与中国半导体产业(依赖美国设备)成为直接受害者。
供应链加速重构:特斯拉转移产能至德国、ASML客户减少美国模块采购,显示全球产业链“去中国化”与“去美国化”并行。
2.战略意图的不可调和
美国目标:通过关税和技术封锁遏制中国产业升级(如“中国制造2025”),维持科技霸权。
中国反制:以稀土出口管制(控制全球80%加工产能)和关键材料断供(钨、碲等)直击美国军工产业链,形成“非对称打击”。
3.国内政治驱动
特朗普的“商人式博弈”:以极限施压制造谈判筹码,试图复制“提出惊人目标—施压—迫使妥协”的战术。
中国的“制度优势”回应:通过集中决策和长期战略(如“双循环”)抵消短期冲击,强调“以战促变”的韧性。
三、风险外溢与全球影响
1.多边体系受冲击
中国联合欧盟、加拿大在WTO起诉美国单边关税,试图以多边规则制衡,但WTO争端解决机制因美国阻挠已部分瘫痪。
欧盟拟对美实施报复性关税,显示美国孤立主义政策正在疏离传统盟友。
2.金融市场与民生代价
美股标普500指数下跌18%、欧洲股市单周跌幅15%,反映市场对“双输”结局的恐慌。
沃尔玛撤回收入预测、美国农民依赖政府补贴,显示关税成本已转嫁给企业与消费者。
四、未来走向与深层矛盾
1.短期僵局难破
特朗普宣称“不谈判”,中国表态“奉陪到底”,双方均以国内法(如《反垄断法》《出口管制法》)作为武器,法律战成为新战场。
台湾、南海问题与贸易战联动,美国试图以“虚空造牌”增加博弈筹码。
2.长期结构性对抗
技术标准之争:5G、AI、量子计算等领域的技术脱钩加速,双方争夺全球规则制定权。
全球治理主导权:中国推动“一带一路”与金砖扩容,美国强化“印太战略”,形成两套平行体系。
结语:从“博弈”到“新冷战”的临界点
文章标题中的“Risky Game”揭示了中美关系正从可控竞争滑向系统性对抗。双方均试图以“边缘政策”迫使对方转向,但缺乏古巴导弹危机中的危机管控机制,增加了误判风险。若博弈持续升级,可能重塑二战后的国际经济秩序,形成“一个世界、两套系统”的割裂格局。
评论列表 (1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