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宣布自4月10日起将美国进口商品关税从34%上调至84%,作为对美国将中国商品关税提高至100%以上的反制措施。此次关税升级可能重创中美贸易,2024年双边贸易额达5824亿美元。美国财长称中方不愿谈判,而中国采取强硬立场。贸易战已引发全球市场震荡,标普500指数进入熊市。中美在WTO框架内展开法律博弈,长期矛盾涉及技术标准和全球治理主导权。此次冲突标志着两国关系向系统性对抗演变,全球产业链面临重构压力。
— 本文由AI智能分析生成摘要,仅供参考。
要点
- 根据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公告的翻译,自4月10日起,美国商品进入中国的关税税率将从34%上调至84%。
- 此次加征关税是对美国最新一轮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至100%以上的回应,该措施已于午夜生效。
- 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向福克斯商业频道表示,“这种升级对中国来说是个失败者”。

中国再次对美国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作出反击,将对美国进口商品征收84%报复性关税。
根据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公告的译文,自4月10日起,进入中国的美国商品关税税率将从34%上调至84%。此次加税是对美国最新关税措施的回应——美方于午夜开始将中国商品的进口关税提高至100%以上。
这种针锋相对的关税升级可能重创全球两大经济体之间的贸易。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数据显示,2024年美国对华出口商品总额为1435亿美元,而进口中国商品价值达4389亿美元。
特朗普政府上周宣布了一项全面新关税政策,并警告其他国家不要采取报复行动。日本等部分国家似乎愿意就关税问题进行谈判,但中国显然采取了更强硬的立场,并迅速宣布了反制关税。
在中国对4月2日美方加税作出初步回应后,特朗普宣布再追加50%的关税,使中国商品的进口总税率达到104%。
“令人遗憾的是中方实际上不愿进行谈判,因为他们是国际贸易体系中最恶劣的违规者,”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周三在中国最新宣布后对福克斯商业频道表示,”他们拥有现代世界经济史上最不平衡的经济结构,我可以告诉你们,这种升级对他们来说是必败之局。”
美国在4月全面推出贸易政策前已对中国加征新关税。特朗普第二任期伊始,中国与加拿大、墨西哥一起成为新关税的打击目标,美方称此举旨在阻止芬太尼流入美国。
这场贸易战通过增加经济增长放缓、通胀上升和企业利润下降的可能性,令全球投资者感到恐慌,引发了4月份的剧烈抛售。
标普500指数周二收盘较峰值下跌近20%,使这一美国大盘股指数进入熊市。韩国综合股价指数周三也跌入熊市。自美国4月2日宣布加税以来,上海和香港股市亦大幅下挫。
本文编译于CNBC,由Jesse Pound提供。
特别声明:本文为学术研究和合理使用为目的的编译,原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侵权删除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编者解析
根据CNBC 2025年4月9日的报道,中国针对美国特朗普政府加征的关税采取强硬反制措施,宣布将美国进口商品关税从34%提高至84%。以下是结合多篇相关报道的深度分析:
1. 事件背景与直接导火索
美国率先升级关税:特朗普政府于4月8日宣布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50%关税,使总税率从原有的54%(34%+20%历史性关税)升至104%。美方声称此举是为缩小贸易逆差,但中方认为其违反WTO规则并构成单边霸凌。
中方“对等反制”逻辑:中国此次提高关税是对美国行动的逐次回应。此前,美国4月2日宣布加征34%关税后,中国已在4月4日宣布同等税率反制;而美方此次进一步加税后,中方同样追加50%,形成“以牙还牙”的博弈态势。
2. 措施核心内容
关税生效时间差:美国新关税于4月9日0时01分(ET)生效,中国则选择在4月10日12时01分(北京时间)实施反制措施,形成24小时的政策缓冲期。
覆盖范围扩大:此次关税首次实现“全品类覆盖”,包括大豆、原油、高端电子产品等美国主要出口商品。例如,美国对华出口的大豆占其全球出口量的53%(2024年数据),新关税将直接冲击美国农业。
3. 经济与市场影响
贸易停滞风险:中美关税叠加后,中国输美商品税率达104%,美国输华商品税率达84%,可能使双边贸易额(2024年约5,850亿美元)大幅萎缩,甚至导致部分领域贸易中断。
全球供应链扰动:沃尔玛已因关税不确定性撤回季度收入预测,特斯拉加速转移产能至德国工厂,半导体设备商ASML中国客户减少美国模块采购,显示产业链重构加速。
金融市场震荡:标普500指数较峰值下跌近18%,欧洲斯托克600指数单周跌幅达15%,反映投资者对贸易战外溢的担忧。
4. 法律与战略维度
WTO框架内博弈:中国已在WTO追加起诉美国新关税,并联合欧盟、加拿大等发起集体诉讼,试图通过多边机制制衡美国单边主义。
“规则边缘试探”策略:中方选择34%→84%的阶梯式加税,既符合WTO单边关税调整需低于30%触发补偿谈判的规则(略超门槛),又形成实质性威慑。
5. 未来走向与深层矛盾
短期僵局难破:特朗普宣称“不谈判”,而中国表态“奉陪到底”,双方均无让步迹象。美国农民和科技企业可能成为最大受害者。
长期结构性问题:中美在技术标准(如稀土出口管制与芯片封锁)、全球治理话语权上的矛盾持续深化,关税战仅是表象。例如,中国控制全球80%稀土加工产能,此次对7类中重稀土的出口管制直击美国军工产业链。
结语
此次关税升级标志着中美从“竞争性共存”向“系统性对抗”演变。尽管双方均宣称维护多边贸易体系,但实际博弈已超出经济范畴,涉及科技、地缘政治和全球治理主导权。短期内,全球产业链将继续承受“去美国化”与“去中国化”的双重压力,而长期影响可能重塑二战后的国际经济秩序。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