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两大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战没有放缓的迹象——在北京方面誓言“奉陪到底”几小时后,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威胁要将对华关税提高近一倍。
这可能导致大多数中国进口商品面临高达104%的关税——双方之间的紧张局势急剧升级。
智能手机、电脑、锂离子电池、玩具和电子游戏机是中国对美出口的主要商品。但还有很多其他商品,从螺丝到锅炉。
随着特朗普威胁从周三起征收额外关税,华盛顿方面设定的最后期限临近,谁会先眨眼呢?
“认为中国会退缩并单方面取消关税将是一个错误,”智库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中国中心的高级顾问阿尔弗雷多·蒙图法尔-赫鲁表示。
“这不仅会让中国显得软弱,还会让美国有更多筹码。我们现在已经陷入僵局,这可能会导致长期的经济痛苦。”
自上周特朗普针对几乎所有国家的关税开始生效以来,全球市场已经下跌。在特朗普政府没有动摇之后,周一亚洲股市出现了几十年来的最大跌幅,周二略有回升。
与此同时,中国以34%的关税进行了针锋相对的反击,特朗普警告称,如果北京方面不退缩,他将以额外50%的关税进行报复。
不确定性很高,周三将实施更多关税,幅度超过40%。其中许多将打击亚洲经济体:对中国的关税将升至54%,对越南和柬埔寨的关税将分别飙升至46%和49%。
专家们对事态发展的速度感到担忧,这使政府、企业和投资者几乎没有时间调整或为一个截然不同的全球经济做准备。

中国如何应对关税?
中国对特朗普的第一轮关税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措施,对某些美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对稀土金属实施出口管制,并对包括谷歌在内的美国公司进行反垄断调查。
这一次,中国也宣布了报复性关税,但似乎也在为应对可能的痛苦做准备,采取了更强有力的措施。中国允许人民币贬值,这使得中国出口更具吸引力。国有企业一直在收购股票,这似乎是为了稳定市场。
美国和日本之间可能进行谈判的前景似乎提振了投资者,他们正努力挽回近日的部分损失。
但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对峙——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和最重要的市场——仍然是一个主要担忧。
“我们看到的是谁能承受更多痛苦的游戏。我们不再谈论任何收益感,”华盛顿特区彼得森研究所的美中贸易专家玛丽·洛夫利告诉BBC的《新闻时间》节目。
她补充说,尽管中国经济放缓,但中国“很可能愿意忍受痛苦,以避免屈服于他们认为的美国侵略”。
由于长期房地产市场危机和失业率上升的冲击,中国人的消费不足。负债累累的地方政府也在努力增加投资或扩大社会安全网。
“关税加剧了这个问题,”哈佛肯尼迪学院莫萨瓦尔-拉赫马尼商业与政府中心的高级研究员安德鲁·科利尔说。
如果中国的出口受到打击,那将损害一个重要的收入来源。出口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爆炸性增长的关键因素。尽管中国正试图通过高端技术制造和更大的国内消费来多元化经济,但出口仍然是一个重要的驱动力。
科利尔说,很难准确说关税“何时会生效,但可能很快”,并补充说,“由于经济放缓和资源减少,[习近平主席]面临越来越艰难的选择”。

这是双向的
但感受到影响的将不仅仅是中国。
根据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的数据,2024年美国从中国进口了价值4380亿美元(3420亿英镑)的商品,而美国对中国的出口价值为1430亿美元,贸易逆差达到2950亿美元。
目前尚不清楚美国将如何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找到中国商品的替代供应。
除了实物商品的税收外,新加坡Hinrich基金会贸易政策主管黛博拉·埃尔姆斯表示,两国“在许多方面经济相互交织——双方都有大量投资,以及大量的数字贸易和数据流动”。
“你只能在一段时间内征收这么多关税。但两国还有其他方式可以互相打击。所以你可能说情况不可能变得更糟,但实际上有很多方式可以让情况恶化。”
世界其他国家也在关注,看被美国市场拒之门外的中国出口商品将流向何处。
埃尔姆斯女士补充说,这些商品最终将进入东南亚等其他市场,“这些地方(正在应对)自己的关税问题,并且不得不考虑我们还能在哪里销售我们的产品?”
“所以我们处于一个非常不同的世界,一个真正模糊的世界。”

这如何结束?
与特朗普首个任期内旨在与北京谈判的对华贸易战不同,”目前尚不清楚这些关税的动机是什么,也很难预测事态将如何发展,”洛伊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罗兰·拉贾表示。
他补充说,中国拥有”丰富的反制工具”,比如进一步贬值人民币或打压美国企业。”问题在于他们会保持多大克制?既有挽回颜面的反制,也有倾尽全力的反击。目前尚不清楚中国是否想走这条路。但可能性确实存在。”
部分专家认为美中可能进行私下磋商。尽管北京方面多次释放对话意愿,但特朗普重返白宫后尚未与习近平通话。
但其他人并不乐观。”我认为美国高估了自己的筹码,”埃尔姆斯女士表示。她对特朗普”美国市场极具吸引力,中国或任何国家最终都会屈服”的观点持怀疑态度。
“这将如何收场?无人知晓,”她说,”我对事态升级的速度深感忧虑。未来挑战更为严峻,风险实在太高。”
本文编译于BBC,由Yvette Tan, Annabelle Liang and Kelly Ng提供。
特别声明:本文为学术研究和合理使用为目的的编译,原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侵权删除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编者解析
根据多篇报道的深度分析,BBC文章《中国未在特朗普关税战中退让,下一步如何?》的核心论点可解读如下:
一、中国不退让的结构性原因
1.制造业的全球主导地位
中国制造业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从原材料到终端产品均能自主完成,尤其在太阳能板、电动汽车、5G技术等领域占据不可替代的地位。例如,全球80%的太阳能板依赖中国生产。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难以撼动这一优势,因为“中国制造2025”战略推动的高端化、智能化转型进一步巩固了技术壁垒。
2.经济韧性增强
与特朗普第一任期相比,中国在应对贸易战时更加从容,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扩大内需市场、推动科技创新,降低了对美国市场的依赖。
例如,中国对美国农产品的反制措施(如大豆加征10%关税)直接打击共和党票仓,显示其策略的精准性。
二、中国的反制策略与效果
1.精准打击与产业链反制
中国对美国34%的全面加征关税中,重点针对农产品(如大豆、牛肉)和关键工业品(如光纤),既打击美国经济痛点,又保护国内产业。
对光纤产品的反规避调查,不仅保护本土企业,还直接冲击共和党核心选区,形成“政治+经济”双重压力。
2.以战促和,推动谈判
中方在强硬反制的同时,始终强调对话解决分歧。外交部提出三项策略:加强沟通、优化产业、国际合作。
面对特朗普的谈判试探(如派贸易代表格里尔对话),中方坚持“先谈妥再高层定调”的原则,避免被美方“空白筹码”策略绑架。
三、中美博弈的潜在走向
1.短期对抗升级风险
特朗普宣布对全球60国加征10%基准关税,并对贸易逆差国实施“对等关税”,可能引发连锁报复。例如,欧盟、日本已计划针对性反制。
中方若继续扩大反制范围(如限制稀土出口或技术合作),可能加剧全球供应链动荡。
2.长期博弈的复杂性
美方的两难:特朗普试图通过关税“重振美国制造业”,但短期内将推高通胀、损害消费者利益,甚至导致经济衰退(如美股暴跌、企业利润下滑)。
中方的战略定力:中国通过区域合作(如RCEP)和“一带一路”深化全球化布局,对冲美国孤立政策的影响。
四、对全球经济的深远影响
1.供应链与通胀压力
美国加征关税将抬高进口商品价格,加剧全球通胀。例如,半导体、汽车零部件等关键产品涨价可能冲击科技和制造业。
国际体育赛事(如2026世界杯)的赞助商和基础设施成本上升,反映关税战的外溢效应。
2.多边贸易体系危机
美国单边主义削弱WTO权威,促使其他国家寻求非美元结算或区域贸易协定,加速全球贸易碎片化。
五、可能的结局与启示
1.谈判窗口与妥协空间
若特朗普将关税视为谈判手段(而非目的),双方可能在新能源、气候合作等领域达成部分协议。
但中方要求美方“带诚意谈判”,拒绝以让步换取关税豁免。
2.双输与长期消耗
历史经验(如1930年代关税战)表明,贸易战无赢家。中国需承受短期出口压力,美国则面临通胀和经济放缓风险。
总结
BBC文章的核心结论是:中国不退让的底气源于其制造业实力与战略定力,而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更多是政治博弈工具,实际效果有限且代价高昂。下一步,中美可能进入“边打边谈”的拉锯阶段,但全球供应链重组、多极化贸易体系的形成已不可逆转。中国若能在技术创新和区域合作中持续突破,或将成为重塑全球经济秩序的关键力量。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