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
- 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周二表示,在日益加剧的贸易战中,美国对中国拥有显著优势。
- “中国对我们提高关税,我们会失去什么?我们对他们的出口只是他们对我们的出口的五分之一,所以这对他们来说是一手输牌,”他说。
- 贝森特补充说,他预计美国将能够与许多贸易伙伴达成“好协议”。

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周二表示,在两国不断升级的贸易战中,美国对中国拥有显著优势。
“我认为中国的这次升级是一个重大错误,因为他们是在用一对二在玩,”贝森特在接受CNBC“Squawk Box”节目采访时表示。“中国对我们提高关税,我们会损失什么?我们对他们的出口是他们对我们出口的五分之一,所以这对他们来说是一手输牌。”
这些评论发表在美国对中国和其他数十个国家提高关税的前一天,贝森特称,这些所谓的互惠关税的目的是将贸易伙伴带到谈判桌前,并将工作岗位带回美国。
他表示,到目前为止,日本一直处于急于谈判的国家的前列,白宫预计还会有许多其他国家加入。
“我认为你会看到一些贸易逆差很大的国家很快站出来,”贝森特说。“如果他们带着坚实的提案来到谈判桌前,我认为我们可以达成一些不错的协议。”
他补充说,最终目标是通过关税创造就业和收入。
“如果我们竖起关税墙,最终目标是将工作岗位带回美国。但与此同时,我们将征收大量关税,”贝森特说。“如果我们成功,关税将像一块融化的冰块,因为随着制造业设施在美国建立,你正在获得收入,随着关税下降,我们从新行业中获得的税收与工资税之间应该有一定的对称性。”
尽管他表示大约有70个国家已联系白宫开始谈判,但中国誓言将“战斗到底”,并对美国产品征收了34%的关税。
作为回应,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表示,如果关税不撤销,他将对中国进口产品再征收50%的关税。2024年,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接近3000亿美元,约占整个逆差的三分之一。
通过关税,特朗普希望为美国产品打开更多市场,并将制造业业务迁回美国。然而,政府不仅仅关注其他国家的绝对关税水平,而是关注非关税壁垒,如货币操纵、欧洲的增值税以及其他白宫认为破坏公平贸易的方法。
“一切都在谈判桌上,”贝森特说。“学术文献表明,实际上非关税壁垒更难,既难以量化,也更隐蔽,因为它们被掩盖了。”
贝森特讲话后,本已预示华尔街强劲开盘的股市期货进一步上涨。
本文编译于CNBC,由Jeff Cox提供。
特别声明:本文为学术研究和合理使用为目的的编译,原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侵权删除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编者解析
结合美国新任财政部长Scott Bessent的政策立场及近期中美经济互动的背景,可以推断其言论的核心逻辑及潜在语境:
1. Bessent的强硬立场与“美国优先”议程
Bessent由特朗普提名并迅速通过参议院确认,其政策主张明确倾向于“美国优先”议程,包括推动关税壁垒、减税和放松管制。作为对冲基金经理出身,他可能更倾向于通过经济手段施压中国,尤其是在贸易逆差、技术竞争等领域。
此前,Bessent曾被曝通过合法手段规避巨额薪资税,显示其对税收政策的灵活态度,这可能影响其对中国税收或补贴政策的批评。
2. “中国升级是重大错误”的潜在指向
贸易与技术领域摩擦:若中国近期在贸易(如反制关税)、科技(如半导体出口管制)或产业政策(如新能源补贴)上采取更强硬措施,Bessent可能将此视为“升级”,并批评其破坏市场公平,与美国倡导的“对等竞争”原则相悖。
地缘政治博弈:例如中国总理李强呼吁美国“避免将经贸问题政治化”,Bessent的言论可能回应中方对美政策的不满,例如中国在台海、南海问题上的行动被美国视为经济胁迫的延伸。
3. “中国手握输局”的逻辑依据
经济结构性压力:中国面临房地产债务、人口老龄化等挑战,而Bessent或认为美国通过供应链重组(如友岸外包)和科技封锁(如芯片法案)削弱了中国长期竞争力。
国际联盟施压:美国联合G7国家在贸易、气候等领域对华协调立场(如G7反对保护主义的共识),而Bessent可能强调这种多边压力使中国孤立。
4. 中美互动的前景与风险
短期对抗加剧:Bessent的言论暗示美国将继续以制裁、投资限制等手段应对中国,可能导致双边关系进一步紧张。
长期博弈的复杂性:中国在新能源等领域的全球产业链地位(如李强强调的“绿色低碳贡献”)可能制约美国打压效果,双方仍需在气候合作等议题上保持对话。
5. 对市场与全球经济的潜在影响
资本市场波动:若中美经济脱钩加速,跨国企业供应链调整成本上升,或引发新兴市场资本外流。
多边体系挑战:WTO等机制若持续被边缘化,全球贸易碎片化风险加剧,与2009年G7支持开放贸易的立场形成对比。
总结
Bessent的批评反映了美国当前对华战略的核心矛盾:既需遏制中国在关键领域的影响力,又难以完全脱离经济相互依赖。其言论可能旨在塑造国内政治叙事,巩固对华强硬共识,但实际政策落地仍需权衡企业利益与战略目标。中方如何回应(如反制措施或务实谈判)将决定下一阶段两国经济的“竞合”边界。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