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对从美国进口的所有商品加征34%的惩罚性关税,加剧了股市抛售

中国对唐纳德·特朗普的“霸凌”关税进行强硬回击,这引发了人们对不断升级的贸易战可能引发全球衰退的担忧,并导致金融市场再次动荡。
北京方面周五对从美国进口的所有商品加征34%的惩罚性关税,这一举措与美国政府的决定如出一辙,并加剧了全球股市的抛售。
分析师们计算,自特朗普周三晚在玫瑰园发表讲话以来,全球股市市值已蒸发近5万亿美元。
在英国,富时100指数收盘较周一低逾7%,这是自2020年2月底以来最糟糕的一周交易,当时市场正被对新冠疫情的焦虑所笼罩。
全球两大经济体之间贸易敌意的急剧升级,放大了投资者对全球增长风险的担忧。
美国央行——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拒绝了特朗普降息的呼吁,他警告称,贸易战将意味着“更高的通胀和更慢的增长”。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也警告称,不断升级的贸易战可能会打击全球经济增长。IMF总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奥尔基耶娃表示,这些关税“显然代表了全球前景在增长乏力时期面临的重大风险”。
中国采取报复行动之前,特朗普对中国商品加征了34%的关税,这些商品此前已被征收20%的关税,使总税率达到54%。他还对包括越南、柬埔寨和泰国在内的东南亚邻国征收了高额关税,数十亿美元的中国出口商品在运往美国的途中在这些国家进行加工。
特朗普周五在其社交媒体平台Truth Social上回应道:“中国打错了牌,他们慌了——这是他们最不能承受的事情!”
英国财政大臣雷切尔·里夫斯表示,部长们将继续与华盛顿谈判,希望取消对英国出口商品征收的10%关税。英国正在提供一系列让步,包括削减一些最大科技公司每年10亿英镑的数字服务税。
“我们希望尽一切努力,并将继续尽一切努力为英国工业争取最好的协议,与他们密切合作,保护英国的繁荣和就业,”她说。
金融市场目前预计,英国央行将在今年年底前再降息三次,因为它们权衡了增长疲软的风险,一些分析师警告称,经济放缓可能会迫使里夫斯在秋季预算中提高税收。
财政研究所所长保罗·约翰逊表示:“我现在认为,如果她坚持自己的财政规则,那么中心预期必须是,她需要在秋季增加税收,可能增加相当大的数额。”
在华尔街,以科技股为主的纳斯达克指数进入熊市区域——这意味着自抛售开始以来,其市值已下跌逾20%。仅周五一天,该指数就下跌了5.8%。标普500指数下跌9.1%,这是自2020年3月以来最糟糕的五天交易。
油价也大幅下跌,因为专家们重新评估了他们对全球增长的预测,布伦特原油下跌7%,至每桶65美元左右。
格奥尔基耶娃呼吁保持冷静。“重要的是要避免可能进一步损害世界经济的措施。我们呼吁美国及其贸易伙伴建设性地解决贸易紧张局势,减少不确定性。”
然而,在中国对特朗普关税的强硬回应中,几乎没有这种克制的迹象。中国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表示,美国的做法“不符合国际贸易规则,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合法权益,是典型的单边霸凌行为”。
尽管担心他的贸易战会让美国人的价格上涨,特朗普还呼吁独立的美联储降息,敦促鲍威尔,“降息吧,杰罗姆,别再玩政治了!”
然而,鲍威尔周五在弗吉尼亚州阿灵顿发表讲话时表示,前景仍然过于不确定,无法就货币政策的方向做出决定。“现在说什么是适当的政策立场还为时过早。我理解人们感受到的不确定性,但这是我们正在经历的一个过程。”
但他对特朗普政策的可能影响给出了直率的评估。“尽管不确定性仍然很高,但现在越来越明显的是,关税的增加将比预期的要大得多,”他说。“经济影响可能也是如此,其中包括更高的通胀和更慢的增长。”
总统向选民承诺,他的“解放日”政策将带来就业和投资回流美国。但投资者担心,由此可能导致的价格上涨将抑制美国的消费者需求,并给全球依赖出口的经济体踩下刹车。
特朗普的不可预测性也加剧了市场的崩盘,这使得人们无法预测他是否会通过谈判取消部分关税以换取让步——或者加倍施压。
仅在周五,特朗普就发布了一条消息,坚称“我的政策永远不会改变”,四小时后他又发表了一份声明,称他与越南领导人苏林进行了“非常富有成效的通话”,特朗普声称苏林提出降低该国的关税。
美国国务卿马可·卢比奥对周五华尔街的混乱不以为然,他似乎暗示这一切都是政府重塑美国经济计划的一部分。
“市场崩盘是因为市场是基于公司股票价值的,而今天这些公司嵌入了对美国不利的生产模式,”他声称。
尽管如此,在英国,一些经济学家表示,关税可能只会产生适度的影响。分析师ING的经济学家詹姆斯·史密斯表示:“关税对英国GDP的总体打击可能只有0.2%左右。当然,这还不足以决定性地改变英国的增长前景。而且请记住,今年有一些不错的增长顺风,特别是来自政府支出。”
投资银行摩根大通表示,目前认为全球经济在年底前进入衰退的可能性为60%,高于之前的40%。
本文编译于卫报,由Heather Stewart and Amy Hawkins提供。
特别声明:本文为学术研究和合理使用为目的的编译,原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侵权删除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编者解析
根据针对《卫报》文章《China hits back hard at ‘bullying’ Trump tariffs as global recession fears grow》的背景和内容,结合中美贸易战最新动态及全球经济影响,可从以下角度分析解读:
一、中国对美关税的反击措施与战略考量
1.直接反制措施
中国针对美国新一轮关税采取了多维度反制,包括:
加征对等关税:对美煤炭、液化天然气(LNG)、原油、大排量汽车等商品加征10%-15%的额外关税。
出口管制:对钨、碲、铋等战略金属及7种中重稀土元素实施出口限制,强调其军民两用属性及国家安全需求。
实体清单与经济制裁:将美国PVH服装公司、Illumina生物技术公司等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并禁止中国企业与清单实体进行交易。
2.法律与国际规则层面的博弈
中国通过向WTO提交争端解决申诉,指责美国单边关税违反多边贸易规则,并强调自身行动旨在“维护国际公平贸易秩序”。此举既是对美国霸凌行为的法律反制,也试图占据国际舆论的道德高地。
二、中美贸易战的升级与全球连锁反应
1.贸易战向“多领域、高烈度”蔓延
美国以“国家安全”和“禁毒”为名扩大关税范围(如钢铝、半导体、药品),中国则以资源和技术管制作为反制筹码。双方矛盾从传统商品贸易延伸至科技、能源、供应链等战略领域。
2.全球供应链与通胀压力加剧
美国对华关税推高了其国内消费品价格,例如取消小额包裹免税政策(de minimis规则)直接增加普通消费者负担。
中国稀土出口限制可能冲击全球绿色能源和国防产业供应链,例如钕铁硼磁体生产依赖中重稀土,而中国控制全球90%以上的供应。
3.第三方的被迫卷入与全球经济衰退风险
加拿大、墨西哥等美国传统盟友因被加征关税(如加拿大面临25%的钢铁关税)而采取报复措施,进一步扩大贸易冲突范围。
专家警告,若各国效仿“以牙还牙”策略,全球贸易可能重演1930年代大萧条时期的萎缩(如美国进口或下降55%,出口下降60%)。
三、中国的战略目标与内外宣叙事
1.对内强化“反霸凌”话语权
中国官方将美方行为定性为“单边霸凌”,并通过国内媒体(如央视旗下账号)强调反制措施的“精准”与“克制”,同时暗示保留进一步行动空间,以凝聚国内共识。
2.对外构建“多边主义捍卫者”形象
中国在反击中多次呼吁与“志同道合国家”合作维护自由贸易,试图拉拢欧盟、东盟等经济体,分化美国盟友阵营。
四、全球经济衰退的深层动因与潜在影响
1.结构性矛盾难以通过关税解决
专家指出,美国贸易逆差根源在于国内储蓄率低、财政赤字高企等结构性问题,而非中国“不公平贸易”,关税政策只会加剧通胀而非扭转失衡。
2.“去全球化”加速与区域化替代
中美对抗促使企业调整供应链布局。例如:
中国机械制造商通过投资柬埔寨工厂规避关税。
美国企业被迫承担成本上升压力,部分行业(如风电)因关税导致项目成本增加20%。
3.数字贸易与新兴市场的机遇
尽管传统贸易受挫,跨境电商因灵活性较强仍保持增长,中国企业加大对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的开拓。
五、未来可能的走向
1.短期僵局与试探性谈判
双方均面临国内政治压力,实质性让步可能性低,但或通过局部协议缓和冲突(如能源采购挂钩关税减免)。
2.长期技术脱钩与规则分裂
若WTO改革停滞,全球可能形成中美主导的两套技术标准与贸易体系,例如数字主权、数据本地化等议题的分歧深化。
结论
《卫报》文章标题中的“霸凌”与“全球衰退”两大关键词,精准概括了当前中美贸易冲突的本质与后果。中国的强硬反击不仅是对美国单边主义的直接回应,更凸显全球化背景下经济权力重构的复杂性。然而,双方对抗若持续升级,或将使全球经济付出远超贸易逆差本身的代价,加速“新冷战”式阵营分化。在此背景下,多边协调机制的失效与区域合作机制的兴起,可能成为未来十年的常态。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