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越南、柬埔寨、泰国等地区国家实施的惩罚性关税,威胁了它们作为美国市场主要制造中心的地位。

多年来,越南、柬埔寨和泰国等国家一直致力于将自己打造成中国的替代品,为生产最终销往美国的包袋、电子产品、鞋类和汽车零部件的工厂提供场地。
在特朗普总统周三对东南亚国家实施最严厉的关税后,这种情况现在即将改变。
这一消息对在美中贸易紧张局势加剧之际依赖该地区工厂的美国公司来说是一个沉重打击。一些人不禁要问:现在该怎么办?
“这比我们大多数人预期的要糟糕得多,”日本野村证券除日本外亚洲首席经济学家索纳尔·瓦尔马表示。
没有人幻想东南亚任何一个国家会幸免,但关税的规模令人震惊,因为这些国家中有许多是美国的贸易伙伴和盟友。

越南和柬埔寨被单独列出,新关税分别为46%和49%——这是世界上任何国家所面临的最高的关税之一,不包括之前对特定行业和国家的关税,如中国。泰国和印尼的关税也很高,分别为36%和32%。
咨询公司Asia Decoded的经济学家兼创始人普里扬卡·基肖尔表示,特朗普此前并未对有关该地区的担忧给予太多关注,不像他对中国和墨西哥等国的长篇大论。“然后,砰的一声,东南亚受到了沉重打击,”她说。
对越南的关税尤其严厉,可能会对全球贸易产生长期影响,因为越南作为中国制造业的替代品已经变得多么重要。“我还在消化这个消息,”基肖尔女士说。
与墨西哥一样,越南近年来一直是全球供应链转移的最大受益者,因为企业因成本上升和美中关系紧张而将工厂迁出邻国中国。这一繁荣使越南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在2024年飙升至1235亿美元,仅次于中国和墨西哥。
最初,大部分贸易来自公司将产品从中国转移到越南,然后再出口到美国。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贸易是由越南制造的产品推动的,因为公司在该国建立了新工厂,并试图复制大部分中国供应链。
美国是越南最大的出口市场,占其出口总额的30%以上,包括消费电子产品、智能手机、服装、鞋类和木制家具。去年,美国约三分之一的鞋类产品是在越南制造的,使其成为美国最大的鞋类出口国。运动品牌耐克约50%的鞋类产品在越南生产。
越南总理范明政周四与主要部长举行了紧急内阁会议,讨论如何应对关税。其他政府机构也召开会议,试图了解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是如何计算的,以及将如何实施。许多公司和商业协会此前预计关税为10%,他们表示希望政府仍能与特朗普政府进行谈判,以降低关税。
“当我看到图表上的关税数字时,我感到震惊,”越南韩国商业协会主席洪孙说,该协会的成员包括消费电子公司三星和LG。

在泰国,政府强调已准备好与华盛顿谈判并“进行对话”。但它也鼓励企业在面对36%的关税时“寻找新的潜在市场”,这是其最大的出口市场。
对于像帕特里克·宋这样的美国企业主来说,周四的关税带来了不确定性,他帮助美国公司在该地区设计和制造产品。他的客户生产从行李箱到相机配件再到医疗设备的所有产品。
宋先生和他的公司Allitra在去年11月特朗普连任后,花了几个月时间为客户寻找中国的替代品。但周四,他已经开始计划将部分生产从泰国和越南转移出去。
宋先生计划参观菲律宾的新工厂,考虑将部分生产转移到那里。特朗普对菲律宾征收了17%的新关税,不到他对泰国征收关税的一半,比越南低了近三分之一。
“我原本计划将更多产品转移到泰国,”宋先生说。
“我把它视为下一个赌注,”他说。“这已经被打乱了。”
本文编译于纽约时报,由Alexandra Stevenson提供。
特别声明:本文为学术研究和合理使用为目的的编译,原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侵权删除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编者解析
根据与《纽约时报》相关的多篇报道及分析,结合特朗普政府对东南亚政策的影响,以下是对题为 “Trump Took a Wrecking Ball to Southeast Asia’s Role as an Alternative to China” 的文章的解读与分析:
1. 特朗普政策的核心:单边主义与“美国优先”对东南亚的冲击
特朗普政府的政策以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为核心,其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被视为对东南亚战略的重大打击。TPP原本是美国制衡中国在亚太经济影响力的关键工具,但特朗普的退出直接削弱了东南亚国家通过多边框架平衡中美关系的可能性。
经济影响:东南亚国家(如越南、马来西亚)原本希望通过TPP获得更多对美出口优势,但特朗普的退出迫使它们转向中国主导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或其他双边协议。
战略真空:美国放弃多边合作后,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迅速填补空白,扩大在东南亚的基础设施投资和贸易联系。
2. 贸易战与关税政策:东南亚的“替代角色”受挫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不仅针对中国,还波及东南亚国家,尤其是那些与中国供应链紧密关联的经济体(如越南、泰国)。
“后门”风险:特朗普指责东南亚国家成为中国商品绕道进入美国的“中转站”,威胁对这些国家加征关税。例如,越南因对美贸易顺差扩大被列入汇率操纵国观察名单,面临潜在关税打击。
供应链紊乱:企业为规避中美关税,曾将生产线转移至东南亚,但特朗普的“对等关税”政策增加了不确定性,导致部分投资回流或分散至其他地区。
3. 安全与外交:东南亚的“选边站”困境
特朗普政府将东南亚视为“美中竞争的战场”,要求地区国家明确站队,这与东南亚国家长期奉行的“大国平衡”策略相冲突。
军事压力:美国通过加强与菲律宾、越南的安全合作(如南海联合军演)施压,但缺乏经济支持配套,导致部分国家不满。例如,菲律宾在杜特尔特时期曾转向中国以换取投资。
外交冷落:特朗普多次缺席东盟峰会,仅派低级别官员参会,释放出对东南亚的轻视信号,与中国高层频繁访问形成对比。
4. 中国的机遇:填补美国留下的空白
特朗普的政策客观上为中国扩大在东南亚影响力创造了条件:
经济替代:中国通过RCEP、投资基建(如中老铁路)和数字经济合作(如阿里巴巴在马来西亚的布局)深化区域整合。
多边倡议:中国加入CPTPP(原TPP)的尝试,进一步削弱美国遗留的经济框架。
5. 长期影响:东南亚的自主性削弱与区域重组
经济依赖转移: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的贸易依存度上升,例如中国占马来西亚贸易额的34%,而美国仅占18%。
战略两难:若特朗普第二任期继续施压,东南亚可能被迫在中美间做出更极端选择,但地区国家(如新加坡)仍试图通过中立政策维持平衡。
总结
《纽约时报》的标题“特朗普用大锤砸碎东南亚作为中国替代选项的角色”精准概括了其政策后果:通过破坏多边合作、施加单边关税和外交冷落,特朗普政府削弱了东南亚在中美竞争中的缓冲作用,反而加速了中国在该区域的经济与战略扩张。这一趋势在特朗普可能开启的第二任期内或将进一步加剧。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