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日本和菲律宾周五在有争议的南中国海浅滩附近举行联合海军演习,以提升危机应对能力。
一艘中国军舰在远处保持监视。
中国护卫舰曾试图靠近三国军舰与飞机进行演习的黄岩岛周边水域,这一举动引发了紧张时刻,但遭到菲律宾护卫舰通过无线电警告后撤离。
“他们一度试图逼近,但我们再次进行了拦截,”菲律宾海军”何塞·黎刹号”护卫舰指挥官伊尔文·伊恩·罗伯斯向舰上随行记者表示。
此次名为”多边海上合作行动”的联合军演首次向驻马尼拉的部分媒体开放,包括美联社摄影记者。
此类公海演练和联合巡航始于去年。
在持续整日的演习中,”何塞·黎刹号”、美国海军导弹驱逐舰”肖普号”以及日本多任务护卫舰”能代号”组成编队航行并通过无线电通讯。
美菲直升机进行绕飞演练。
来自”肖普号”的一小队水兵乘坐快艇登上”何塞·黎刹号”与菲方人员交流。
“我们在此支持盟友,维护所有人自由开放的印太地区,”美国海军上尉亚历山大·霍瓦特对美联社表示。
菲律宾武装部队总参谋长罗密欧·布劳纳中将发表声明称,此类演习”显著提升了我们的协同作战能力、战术配合和共同海域态势感知”。
“每次演练都增强了我们应对海上安全挑战的能力,同时巩固了维护共同国家利益的集体实力,”布劳纳强调。
中国声称对几乎整个南中国海拥有主权。
2016年国际仲裁裁决否定了这些主张,但北京拒绝参与仲裁、否认裁决结果并持续藐视该裁定。
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文莱和台湾地区也长期卷入该海域的领土争议,但中菲海警及海军力量在过去两年冲突频发。
美日菲三国持续加强安全联盟,着力构建针对中国在南中国海(全球重要贸易通道)日益强势的威慑体系。
这一三边安全机制形成于拜登政府前期。
周五到访马尼拉的美国防长皮特·赫格塞斯在与菲防长特奥多罗及小马科斯总统会谈时表示,应强化此类安全联盟以加强对中国在有争议海域行动的威慑。
结束菲律宾行程后,赫格塞斯将前往美国另一坚定条约盟友日本。
“三国军舰正在该海域联合航行…传递合作信号,”赫格塞斯说,”联盟范围越广越好,安全合作越深越好…给对手制造的策略困境越多越好。”
本文编译于海军时报,由Aaron Favila, The Associated Press提供。
特别声明:本文为学术研究和合理使用为目的的编译,原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侵权删除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编者解析:
根据地缘政治背景和技术细节,对此事件的分析解读如下:
一、军演背景与核心行动
1.军演概况
美日菲三国于2025年3月28日在南海黄岩岛附近海域举行联合海上演习。参演舰艇包括:
美国:阿利·伯克级驱逐舰“肖普”号(DDG-86)、P-8A“海神”巡逻机;
日本:最上级30FFM护卫舰“能代”号;
菲律宾:韩国制“何塞·黎刹”级护卫舰“何塞·里萨尔”号(FF-150)。
演习内容以提升“互操作性”和综合作战能力为名,实际针对中国在南海的岛礁主权主张。
2.地缘敏感点
黄岩岛是中菲主权争议焦点,且紧邻国际航道。美日菲选择此区域演习,试图通过军事存在强化对争议海域的“规则塑造”,并试探中国底线。
二、军演的战略意图分析
1.美国的战略布局
巩固同盟体系:通过联合军演巩固与日菲的军事协作,强化“印太战略”框架下对中国的围堵。此次演习与美国防长同期访菲相呼应,意在传递对菲安全承诺。
情报搜集与威慑:美军部署MQ-4C“海神之子”无人机在演习期间抵近中国三亚等海域,执行高空侦察任务,试图获取解放军南海军事部署信息。
2.菲律宾的角色
转移国内矛盾:菲总统马科斯政府面临中期选举压力,借南海议题煽动民粹,掩盖国内经济困境。
依赖域外势力:菲方试图通过引入美日力量平衡中国在南海的军事优势,但其舰艇性能与中国差距悬殊,仅具象征意义。
3.日本的介入动机
扩大区域影响力:日本以“自由开放的印太”为名,通过护卫舰参与南海行动,突破“专守防卫”限制,配合美国遏制中国。
三、中国的回应与反制措施
1.军事反制
直接拦截:中国海军054A型护卫舰“三亚”号(舷号574)单舰抵近美日菲编队,摘除主炮炮衣并高速逼近至数海里内,迫使三国舰艇未敢进入黄岩岛领海线。
战略威慑:解放军轰-6K轰炸机挂弹飞临黄岩岛以东空域,其携带的鹰击-12反舰导弹射程覆盖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形成直接威慑。
2.体系化防御
海空联动:除前出舰机外,解放军052D驱逐舰、056A护卫舰及海警船在黄岩岛周边构建多层防御网,展示区域控制力。
技术对抗:针对美军无人机侦察,解放军此前已通过歼-16战机拦截美军RC-135侦察机,此次亦具备反制MQ-4C的技术能力。
3.外交与舆论战
南部战区发言人明确批评菲方“引入外部势力破坏地区稳定”,并强调中国维护主权的决心。
通过《南海行为准则》磋商强化与东盟合作,削弱美国阵营影响力。
四、国际法与地缘争议的焦点
1.法理争议
中国主张依据历史依据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黄岩岛拥有主权,而美日菲则以“航行自由”为名介入争议,但演习实际未进入九段线,暴露其行动的政治象征性大于法律实质。
2.美国“双重标准”
美国在南海问题上强调“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却未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且其舰机频繁抵近他国领海,被中国视为“军事霸权行径”。
五、未来局势展望
1.短期博弈
美日菲可能继续以“低强度挑衅”试探中国,但受限于中国军事优势,大规模冲突风险较低。
菲律宾若持续激化矛盾,或面临中国更严厉的经济反制(如限制渔业合作或旅游市场)。
2.长期趋势
技术竞争升级:美军计划在菲律宾部署“堤丰”中程导弹系统(射程2000公里),与中国东风系列导弹形成对抗,南海或成高超音速武器试验场。
阵营化加剧:美国推动“印太北约化”,而中国通过“一带一路”深化与东南亚国家合作,地缘分裂态势将更明显。
总结
此次美日菲军演是南海“规则主导权争夺”的缩影。尽管三国试图通过军事协作施压中国,但解放军通过战术层面的果断反制和战略层面的体系化防御,已明确传递“主权不容侵犯”的信号。未来,南海局势将更趋技术化与阵营化,而中国在区域控制力和国际话语权上的优势可能进一步巩固。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