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对中国加征的关税可能影响美国大麻产业,因为该行业高度依赖中国制造业。
然而,部分企业已开始通过生产多元化来应对成本上升压力。
自特朗普总统第二任期开始以来,其对来自中国、加拿大、墨西哥和欧盟的进口商品实施了关税政策。
这些措施旨在鼓励本土制造、保护美国就业并解决贸易失衡问题,尽管可能引发经济挑战和市场波动。
今年2月,特朗普对中国所有进口商品加征10%关税,3月又将该税率提升至20%。
结合其首任期间实施的关税,当前部分中国商品面临的总关税税率已高达45%。
作为反制措施,中国对部分美国食品加征了10-15%的附加关税,进一步加剧了贸易紧张局势。
特朗普发动的贸易战波及众多行业,大麻产业亦未能幸免,其产生的连锁反应以许多人意想不到的方式影响着该领域。
远离中国的转变
尽管大麻花和哈希等大麻产品因美国联邦法律禁止而无法进出口,但该行业仍严重依赖从中国进口种植大麻的核心设备、机械及配件——从雾化器到包装盒烟弹的一切产品。
关税上涨正迫使大型大麻企业,尤其是雾化器制造商,将部分产能转移出中国,转而选择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地区以保持竞争力。
雾化科技公司Ispire Technology联席首席执行官Michael Wang表示,公司三年前在马来西亚设立生产基地,正是预见了持续的地缘政治风险与关税增长。
“马来西亚毗邻新加坡空港海港,加之柔佛经济特区和与欧美自贸协定,使其成为稳定业务发展的理想选择。”
主营大麻产品及雾化器的品牌PAX市场副总裁Justin Tacy同样在特朗普首个任期内将部分产能转移至马来西亚。
应对关税挑战时,他更关注其对行业与消费者的深层影响。
“大麻高税率叠加关税推升成本,可能迫使消费者转向黑市,或导致生产商压缩成本影响品质。”
但他强调公司目前尚能消化关税成本而不涨价。
部分企业在转移产能规避关税的同时,还需应对美加关税战。
Custom Cones USA联合创始人Fredrik Rading经营着从中国和印尼进口预卷纸筒、塑料/玻璃管并出口加拿大的业务。
该公司采用”中国-印尼-美国”的三角运输模式,但关税压力迫使其转向能”匹配中国到岸价”的美国塑料管供应商,不过完全替代中国厂商仍存挑战。
出口方面Rading坦言:”加拿大客户对关税敏感,正寻求减少对美依赖,有的甚至将我们降级为备选供应商。当前出口占比约15%,跌至10%也不意外。”
为降低成本,公司正探索印尼直运加拿大渠道。
依赖中国制造业中心
各企业正努力减少对中国的依赖,但这并非易事。
中国拥有大麻企业产线所需的一切要素,这些优势是多年经验积累形成的。
由于中国掌控着某些关键零部件,且具备难以复制的行业专有技术,将生产转移至东南亚其他国家困难重重。
大麻雾化企业Active总裁Michael Brosgart解释称,两年前他们就将雾化弹、一体机、电池及自动化灌装封口部件的生产从中国分散至东南亚更广泛区域,以降低地区性风险、稳定成本并提升供应链可靠性。
尽管未直接受关税影响,但他们正面临关税政策引发的物流瓶颈与进口新规。
“我们看到美国港口延误情况加剧,海关与边境保护局在不断调整进口规则和文件要求”,他表示,”面对这些变数,在中国之外实现生产多元化成为了关键破局点。”
但据行业人士王先生分析,由于仍依赖中国高效的供应链体系,短期内将生产从中国转移至东南亚其他国家面临现实阻力。
虽然规避关税成本具有吸引力,但小规模生产会带来附加成本、物流障碍及更长的周期。
不过随着供应链逐步成熟,长期来看马来西亚、印尼等国会形成与中国竞争的性价比优势。
“以马来西亚为例,现阶段当地产品价格仍比中国高出15%至20%。但当中国产品被征收45%关税后,马来西亚就获得了近30%的综合成本优势。”他补充道。
美国对华关税如何影响大麻产业格局形成
尽管对部分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可能在短期内对电子烟行业造成负面影响,但一些企业认为长期来看市场将逐步适应调整。
Tacy解释说,关税可能导致产品价格上涨,迫使消费者转向非法市场,同时小型企业因无法消化成本而倒闭,最终引发行业整合,抑制创新并削弱竞争。
但Brosgart补充道,从长远看,成本上升或将成为行业转折点,推动建立更分散、更具韧性的供应链,减少对单一国家的依赖,这反而会增强行业整体实力。
不过,如果特朗普发动贸易战的目的是通过关税促使制造业回流美国,这种策略对电子烟行业可能收效甚微。
Wang指出,美国制造业要实现盈利必须完全自动化,因为高昂的人力成本导致小规模生产效率低下。
要保持竞争力,必须专注于长期、大批量的自动化生产,任何生产调整都会破坏流程的稳定性。
从这个角度看,Brosgart坦言其公司虽已投资自动化并建立了高效生产线,但美国劳动力成本过高及对中国零部件的依赖仍是主要障碍。
“通过持续创新和供应链调整,我们看到在多个最适宜地区(包括潜在的美洲地区)建立生产基地的可能性,”他表示。
然而鉴于电子烟供应链高度专业化,Tacy强调美国目前尚不具备相关技术能力。
“这不是成本问题,而是美国根本没有能承担研发工作的企业存在。”他如此解释。
Rading则以玻璃管生产为例说明产业回流的不可行性:尽管关税促使塑料管生产转回美国,但玻璃管仍将依赖中国供应,因为美国既缺乏本土供应商,又难以满足大批量订单需求。
本文编译于福布斯,由Dario Sabaghi提供。
特别声明:本文为学术研究和合理使用为目的的编译,原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侵权删除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编者解析:
关于美国对华加征关税及其对美国大麻产业影响的讨论,结合福布斯文章的核心议题,以下从关税政策逻辑、产业链成本压力、行业应对策略及长期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解读:
一、关税政策逻辑与大麻产业的矛盾
1.美国加征关税的“泛国家安全化”借口
美国政府以“芬太尼问题”等为由加征关税,但这一理由与大麻产业的实际关联度极低。中国是全球芬太尼管控最严格的国家之一,且中美禁毒合作已有成效,但美方仍将关税武器化作为政治博弈工具。
对大麻产业而言,美国声称的“保护本土就业和技术”逻辑并不成立。例如,雾化设备等技术多由中国主导生产,美国本土缺乏相关制造能力,加税反而抬高企业成本,而非保护国内产业。
2.政策目标与实际受益者的错位
美国关税政策常被用于迎合国内政治需求(如农业州选票),但大麻产业并非传统政治核心议题。数据显示,美国农民因关税导致大豆等出口受挫后转向种植大麻,但这进一步加剧了社会毒品问题,形成政策矛盾。
二、关税对美国大麻产业链的直接影响
1.设备与原材料成本上升
大麻产业高度依赖中国制造的设备(如雾化器、电池组件)和配件(如包装材料)。加征25%的关税导致相关进口成本增加20%-25%,企业需自行消化或转嫁给消费者,削弱市场竞争力。例如,美国企业Blinc Group需调整采购策略,通过提前囤货或转向欧洲供应商以降低成本。
2.供应链的脆弱性显现
美国大麻设备制造对中国供应链依赖度高,短期内难以找到替代来源。尽管欧洲技术较先进,但成本优势不足,且需时间适应新供应链体系。此外,跨境电商出口受限也影响美国大麻产品的全球分销。
三、行业应对策略与潜在风险
1.申请关税豁免与游说努力
部分企业尝试通过申请关税豁免降低影响,但审批流程缓慢且不确定性高。行业组织呼吁联合游说政府,强调关税对中小企业的打击及对消费者价格的负面影响。
2.消费者转向非法市场的风险
若企业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可能导致合法大麻产品价格上涨,迫使部分用户转向黑市。例如,纽约合法市场半克雾化墨盒价格已达60-80美元,而黑市价格仅为其一半。
四、长期影响:产业调整与全球化博弈
1.产业链转移的局限性
尽管美国试图通过关税推动产业链“去中国化”,但大麻设备的制造技术和产能仍集中在中国。美国企业若转向本土生产,需长期投资且面临高成本挑战,短期内难以实现。
2.全球市场格局变化
中国对大麻产品的直接出口需求有限,但作为全球供应链枢纽,其设备出口受限可能间接影响其他国家的大麻产业发展。例如,欧洲企业可能借机扩大技术输出,填补美国市场空白。
总结
美国对华加征关税对大麻产业的影响呈现“局部显著、整体有限”的特点:
短期:设备与配件成本上升、供应链调整压力加剧,中小企业生存环境恶化。
长期:产业被迫适应全球化新格局,但难以改变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政策效果与初衷背道而驰。
政治经济矛盾:关税政策暴露出美国战略目标与经济现实的脱节,压制中国的同时损害本土新兴产业竞争力,最终形成“多输”局面。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