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国和印度本周在阿拉伯海举行联合海军演习,中国的竞争对手展示航母实力,双方均出动航母,在存在争议的印太地区向中国展示武力。
《新闻周刊》已通过电子邮件联系中国国防部寻求置评。
为何重要
法国唯一的核动力航母“戴高乐”号于去年11月展开为期五个月的印太部署,其间曾在争议海域南海执行任务,并在菲律宾海参与三航母联合演习。
印度正通过提升海上战力应对中国在印度洋日益增长的存在。
印度首艘国产航母”维克兰特”号于去年12月形成全面作战能力。
中国海军现役舰艇规模达370余艘,包括两艘现役航母及一艘正在海试的第三艘航母,舰艇总数位居世界首位。
需要了解的事项
法国与印度第23届海军联合演习“VARUNA”于3月19日至22日在印度洋阿拉伯海海域举行。
据印度国防部新闻稿及《印度斯坦时报》披露,此次双边军演中,法国”阵风-M”与印度米格-29K舰载机在各自航母”戴高乐号”和”维克兰特号”上展开模拟空战。
为期四天的演练项目涵盖防空、反潜与水面作战、海上巡逻及海上补给等课目,旨在提升法印海军战术与作战协同能力。
法国印度洋海区司令部声明称,演习着重强化两国海军互操作性,使作战人员具备应对空中、水面及水下多维威胁的能力。
印度海军发布的照片显示,法印航母指挥官及作战参谋已在”戴高乐号”航母召开最终计划会议。
首日演练重点为跨甲板起降与防空作战。
跨甲板起降指外军战机在己方舰艇降落,通常用于加油或资源共享。
印方表示,此举能深化与法军的协同作战效能。
众人评说
法国印度洋海事指挥部3月19日在新闻稿中表示:”作为印度洋的常住国家,法国致力于与该地区的合作伙伴共同努力,确保实现自由、开放和稳定的印太地区……法国武装力量定期部署高附加值力量,其中[航母战斗群]的部署就是具体体现,这彰显了法国对该地区的承诺。”
印度洋留尼汪岛是法国的海外大区。
印度国防部3月18日在新闻稿中表示:”通过促进最佳实践交流和相互理解,此次演习再次印证了两国即便在最复杂的海上情境下也能无缝协同作战的能力。
‘VARUNA 2025’联合军演有力印证了印法海军为维护海上和平与安全所缔结的深厚纽带。”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印度是否会与美国在西太平洋部署的“卡尔·文森”号航母举行联合演习仍有待观察。
美印与澳日同属“四方安全对话”战略协作框架。
本文编译于新闻周刊,由Ryan Chan提供。
特别声明:本文为学术研究和合理使用为目的的编译,原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侵权删除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编者解析:
根据中美航母力量竞争的多篇报道,结合当前局势,对《新闻周刊》文章中“中国竞争对手展示航母肌肉”的论调可作如下分析解读:
一、中国航母技术的突破性进展
1.福建舰的技术标杆意义
中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作为常规动力航母的“天花板”,采用电磁弹射系统,其效率远超美国“福特”号初期表现,舰载机起降周期缩短近40%。该舰配备055型万吨驱逐舰护航编队,搭载鹰击-21高超音速反舰导弹,形成对美军航母的“非对称威慑”。福建舰的第七次海试进一步验证了其快速形成战斗力的潜力,标志着中国航母从追赶向局部超越的转变。
2.核动力航母的潜在布局
尽管中国官方未确认核动力航母计划,但大连造船厂的卫星图像引发外界猜测。中国已掌握核潜艇小型化反应堆技术,核动力航母的技术跨越具备基础。国防部回应称“始终根据国家安全需要发展装备”,暗示战略灵活性。
3.体系化作战能力提升
中国航母编队整合了空警-600预警机、歼-35隐身舰载机和攻击-11无人机,形成1600公里半径的“死亡闭环”作战体系。结合高超音速导弹,火力覆盖范围可达3500公里,远超美军现役航母打击群能力。
二、中美航母对抗的战略博弈
1.军事层面的高强度互动
中美航母编队在西太平洋频繁对峙,演练内容涵盖信息战、电子战和反潜战。中国通过区域拒止战略,在南海和东海构建密集防御网,削弱美军传统优势。美军兵推显示,其航母在模拟对抗中面临中国“反介入/区域拒止”体系的严峻挑战。
2.经济与技术的双重竞争
航母对抗背后是经济资源和技术创新的较量。中国军工企业依托完整产业链实现关键设备国产化(如T800碳纤维),而美国因技术封锁反促中国自主突破。双方军费开支持续增长,2023年美国达8000亿美元,中国接近3000亿美元,军备竞赛加剧对全球经济产生挤出效应。
3.地缘政治影响力的重构
中国航母编队频繁远洋训练,打破美国在西太平洋的垄断地位。福建舰等装备的部署使中国在台海、南海等争议海域的主动权增强,而美国通过强化盟友合作试图维持影响力。这种博弈导致地区国家面临“选边站”压力,同时也刺激多边安全合作的需求。
三、国际反应与未来趋势
1.美国焦虑与双重标准
美方炒作“中国核动力航母威胁”,本质是对其海上霸权削弱的焦虑。美国拥有11艘核动力航母,却指责中国正当国防建设,凸显其“规则霸权”逻辑。类似大疆被制裁、小米维权等案例,反映美国滥用“国家安全”标签遏制中国技术崛起。
2.地区安全格局演变
解放军在台海兵力增长42倍,航母编队与两栖作战力量协同,形成对“台独”及外部干预的强力威慑。美军承认后勤保障和高强度反应能力不足,被迫调整亚太部署策略。
3.未来海战模式转型
无人机、网络战和智能化装备将重塑航母作战形态。中国在电磁弹射、高超音速武器等领域的领先,可能迫使美军改变传统航母编队结构,转向分布式杀伤链等新概念。
结语:超越零和博弈的路径
中国航母发展是维护海洋权益与区域稳定的必然选择,而非追求全球霸权。中美竞争应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需通过对话管控分歧,例如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框架下协商航行规则。未来,技术自主与国际合作并重,才是构建均衡安全架构的关键。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