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之声总干事彼得·林堡对白宫大幅削减美国国家资助的对外广播项目预算的决定表示遗憾。林堡表示,俄罗斯和中国可能会试图填补这一空白。

德国国际广播电台德国之声(DW)总裁林堡(Peter Limbourg)周一呼吁对大幅削减美国全球媒体总署(USAGM)预算的举措进行反思。
美国削减媒体预算的决定使自由欧洲电台/自由电台(RFE/RL)的未来悬而未决,同时美国国际广播机构”美国之音”(VOA)也将面临大规模裁员。
林堡对特朗普削减预算有何表态?
林堡警告称,若美国退出国家资助的国际广播领域,莫斯科和北京等威权政府将试图填补由此产生的空白。
他表示:”特朗普的所作所为削弱了自由,强化了专制”,并强调德国之声和其他国际公共媒体机构无法单独填补这一空白。
“根据我们欧洲同事以往的经验,只要存在真空,中国和俄罗斯就会介入,这是令人遗憾的。”
“因此我认为欧洲必须紧急——真正紧急地——采取行动。这不是小事,而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林堡强调,鉴于威权政府散布虚假信息的风险,欧洲政治领导人需要确保为本国国际媒体提供充足资金。
特朗普为何剑指国际广播机构?
特朗普周五签署行政命令,针对美国之音的上级机构美国全球媒体总署实施最新一轮联邦政府大规模预算削减。
该机构在2023财年拥有3384名员工,本财年申请了9.5亿美元预算。
其运营的项目通过63种语言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每周约有4.2亿受众。
德国之声与美国全球媒体总署同属”DG8″联盟成员,该联盟由八家国际公共媒体机构组成,其他成员包括澳大利亚广播公司、英国广播公司国际频道、加拿大广播公司/加拿大国际电台、法国国际媒体集团、日本广播协会国际频道及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本文编译于德国之声,由Alex Berry提供。
特别声明:本文为学术研究和合理使用为目的的编译,原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侵权删除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编者解析:
德国之声(DW)负责人关于“美国媒体削减预算为中俄制造‘真空’”的警告,反映了当前国际舆论场中西方与中俄在信息传播领域的结构性矛盾。结合近期动态,这一论断可从以下角度解读:
一、美国对中俄媒体的制裁与“真空”形成机制
1.打压俄媒:塑造单极叙事
美国近年持续制裁俄罗斯媒体,例如将“今日俄罗斯”(RT)及卫星通讯社等列入制裁名单,指控其“干涉美国选举”并限制其国际传播能力。此类行动旨在削弱俄媒在西方舆论场的影响力,但其副作用是减少了多元声音的竞争,客观上为其他非西方媒体(如中国媒体)提供了填补空间。例如,中国学者周戎指出,俄媒因“敢于说真话”而遭制裁,暗示西方对异质叙事的排斥。
2.遏制中国媒体:技术脱钩与污名化
美国不仅制裁中国实体企业(如涉及无人机技术的公司),还威胁切断中国金融机构与全球体系的联系,试图通过经济手段压制中国技术输出与舆论传播。然而,中国的国际媒体(如CGTN、新华社)通过多语言报道和区域合作(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持续扩展影响力,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形成替代性信息源。
二、中俄如何利用“真空”强化话语权
1.协作构建反西方叙事联盟
中俄通过官方声明与媒体联动,共同批评美国“单边制裁”和“双重标准”。例如,中国外交部多次强调中俄正常贸易的合法性,并揭露美国对乌军援的“伪善性”。俄媒则配合宣传中国在俄乌冲突中的“中立立场”,形成对西方舆论的反制。
2.技术自主与传播渠道创新
中国加速推进媒体技术国产化(如卫星通信、社交媒体算法),同时通过TikTok等平台突破西方封锁。俄罗斯则借助Telegram等加密渠道扩散信息,规避传统平台的审查。这种技术自主性使两国能够绕过美国主导的传播体系,直接触达全球受众。
3.南南合作与多边平台拓展
中国通过金砖国家媒体论坛、上合组织媒体峰会等机制,联合发展中国家构建信息共享网络。例如,中国支持非洲媒体机构的技术升级,以对冲西方媒体的主导地位。
三、美国战略困境与西方内部矛盾
1.“制裁疲劳”与盟友分歧
美国对中俄的“长臂管辖”引发盟友质疑。例如,欧盟在能源危机下仍与俄保持有限合作,且部分欧洲国家(如匈牙利)反对对华全面脱钩,削弱了美国制裁的实际效果。
2.舆论战的双刃剑效应
美国以“民主vs威权”框架塑造叙事,但其国内政治极化(如大选纷争)和社会分裂(如种族矛盾)削弱了其道义号召力。相比之下,中俄以“多极化”“反霸权”为旗号的叙事更易吸引发展中国家。
四、长期影响与应对挑战
1.全球治理规则的重构
中俄通过推动国际组织改革(如联合国安理会、世贸组织),试图将媒体自由、技术标准等议题纳入新规则体系,打破西方垄断。
2.信息安全的攻防升级
美国可能进一步强化网络战能力(如量子通信加密),但中俄在人工智能监控、深度伪造技术上的投入也将加剧舆论战的复杂性。
结论
DW负责人的警告揭示了西方主导的国际舆论体系正面临“去中心化”挑战:美国通过制裁制造的“真空”非但未能遏制中俄,反而推动两国形成更具韧性的传播网络。未来,这场博弈将围绕技术主权、规则制定与南南合作展开,而西方的应对关键在于能否协调内部分歧、重塑可信的全球公共产品供给能力。若继续依赖单边压制,其话语权流失或成不可逆趋势。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