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对七国集团工业化民主国家外长联合声明中所谓其危害海上安全的指控予以猛烈抨击,中方严厉驳斥七国集团,称其“充斥着傲慢、偏见和恶意”。
即便以中国外交措辞一贯的火爆程度而言,周六发布的声明也属异常尖锐,尽管其中并未威胁采取任何报复措施。
中国外交部通过驻加拿大使馆发表的回应声明称,七国集团的声明“罔顾事实,重复陈词滥调,无视中方严正立场,粗暴干涉中国内政,公然污蔑中国”。
中国宣称对几乎整个南海拥有主权,全球约5万亿美元的贸易经由这片海域。
中国驳斥了其他对南海部分区域提出主权声索的国家,并偶尔与之发生冲突,尤其是美国的条约伙伴菲律宾。
中国并非七国集团成员,但密切关注国际组织或外国对其国际地位的所有评论和提及,并以尖刻言辞回应批评。
中国坚决拒绝联合国下属法院裁定其南海主张大多无效的裁决,并表示其对台湾的主张不容谈判,即使中国不得不对台湾使用武力。
中国定期派遣舰船和军机进入台湾附近空域和海域,在南海人工岛屿上建立军事基地,最近还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之间的塔斯曼海举行未提前通知的实弹演习。
澳大利亚航空当局表示,其仅在演习开始前30分钟才得知此事,且消息来源并非北京,而是该区域一名飞行员;49架商业航班因此被迫更改航线。
七国集团在声明中未提及此次演习。
“我们对中国近期在台湾海峡及南海、红海、黑海通过武力胁迫等不正当手段限制航行自由、扩张管辖权的行为日益关切,”七国集团表示。
中国拥有全球最大规模海军,包括三艘现役航母及第四艘在建航母,在非洲之角吉布提设有基地,并持续扩展其军事力量投送范围。
本文编译于CNBC,由Marco Quiroz-Gutierrez提供。
特别声明:本文为学术研究和合理使用为目的的编译,原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侵权删除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编者解析:
中国对七国集团(G7)涉海上安全声明的强烈批评——“充满傲慢”的定性,反映了双方在南海、东海等问题上的深层次矛盾,以及中国对西方干涉内政和双重标准的坚决反对。结合多种材料,可从以下角度分析这一表态的背景与内涵:
一、G7声明的核心争议点
1.涉南海议题的“双标”指责
G7外长联合声明对南海局势表示“严重关切”,反对“通过武力或胁迫改变现状”,并批评中国对菲律宾船只的“危险机动”行为。然而,中国认为这些指控无视了菲方船只越界挑衅在先的事实,且中国在南海的执法行动完全基于主权主张和国际法。声明未直接点名中国,但显然针对中方在南海的活动,试图将中国塑造为“破坏规则者”。
2.台湾问题的敏感触碰
此次声明删除了以往提及的“一个中国原则”,转而强调“维护台海和平稳定”,呼应了美国近期对台政策的调整。中方认为这是向“台独”势力释放错误信号,本质上是对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
3.“规则秩序”的话语权争夺
G7声明主张以“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维护海洋安全,但中国认为该表述本质是维护西方主导的旧秩序,忽视了发展中国家对海洋权益的合理诉求,且G7自身在俄乌冲突、核污水排放等问题上屡屡违反国际规则(如美国对俄罗斯制裁的随意性、日本核污水排海缺乏科学依据)。
二、中方回应的深层逻辑
1.主权与内政不容干涉的底线
中方多次强调,南海、台海问题涉及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必须由直接当事国通过协商解决。G7作为域外国家集团,以“航行自由”为名介入地区争议,被中国视为“霸权思维”的延续,其“教师爷”姿态凸显了历史殖民主义心态的残留。
2.揭露G7的“虚伪团结”
中方指出,G7内部在乌克兰、对俄政策等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如美国要求对俄缓和,而欧洲坚持强硬立场),试图通过炒作“中国威胁”掩盖内部分裂。例如,美国推动联合声明加入涉台内容,但欧洲国家在对华脱钩问题上态度谨慎,暴露了其利益优先的实用主义。
3.发展中国家立场的国际动员
中国以“全球南方”代表自居,批评G7仅代表全球10%人口却试图垄断国际话语权。这种叙事在发展中国家和部分欧洲国家中引发共鸣,削弱了G7声明的道义合法性。例如,中国通过支持多边机制(如《南海行为准则》磋商)与G7的单边施压形成对比。
三、战略博弈的长期影响
1.中美结构性矛盾的延伸
G7声明的强硬措辞与美国对华遏制战略一脉相承。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强化盟友协调,在台海、南海问题上制造议题,但受制于美欧矛盾(如贸易争端、北约责任分担),实际效果有限。中国则通过军事现代化和区域合作(如与东盟深化关系)对冲压力。
2.全球治理体系的分化
G7影响力的衰退与中国主导的金砖机制、上合组织等形成对比。例如,G7在应对气候变化、核污水排放等问题上缺乏行动力,而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和绿色技术输出,逐步重塑规则制定权。
3.舆论战的常态化
双方围绕“规则”定义的争夺日趋激烈。中国通过官方媒体和外交渠道批评G7的“傲慢”,塑造自身为“多边主义捍卫者”;G7则利用“经济胁迫”“安全威胁”等标签污名化中国。这种叙事对抗将进一步加剧国际社会的阵营化趋势。
结论
“充满傲慢”的定性不仅是对G7声明的直接驳斥,更是中国对西方主导国际秩序不满的集中表达。G7试图以“规则”之名维护霸权,却因内部矛盾和执行双重标准而丧失公信力;中国则通过强化主权立场、深化南南合作,逐步瓦解西方话语霸权。未来,这种博弈将更频繁地体现在海洋权益、科技标准、金融体系等领域,而中国的回应策略将延续“斗争与合作并存”的基调,既坚决反制干涉,又保持对话空间以分化对手阵营。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