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外交政策负责人卡娅·卡拉斯接受彭博社采访时表示,中美欧若爆发贸易战,中国将成为最大受益者,中国正在“嘲笑”美国的贸易战。此前欧盟为反制美国对进口钢铝加征关税,宣布对美国威士忌加征50%的报复性关税。

欧盟外交政策负责人卡娅·卡拉斯表示,中美欧贸易战中唯一受益的国家是中国。
曾担任爱沙尼亚首位女总理的卡拉斯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称,中国正”嘲笑”这场关税争端。
“在边上窃笑或旁观的是中国,”卡拉斯在加拿大出席七国集团会议期间表示。”美国与欧洲打贸易战,真正受益者确实是中国。”
美国对进口钢铁和铝材加征25%关税后,欧盟以对美产威士忌征收50%关税作为反击。
对此,特朗普威胁将对欧盟进口的香槟、葡萄酒等酒类征收200%关税。
周四,特朗普坚持其威胁立场,告诉记者他不会重新考虑将于4月2日生效的新关税。
他呼吁欧盟取消对美国威士忌的关税,否则将面临对等报复。
“我绝不会让步,”他说。
与此同时,卡拉斯表示欧盟也不会在关税战中退缩。
“我们保持冷静头脑,当然必要时会采取行动捍卫自身利益,”她说。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周五在记者会上表示,对”美欧之间怎么相处不予置评”,但强调中国不是问题所在。
“打贸易战、科技战,人为筑墙设限,强推脱钩断链,只会损人害己,”她补充道。
加拿大也以数十亿美元对等关税回击美国钢铝关税,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称此举”极其愚蠢”。
美欧关税争端升级之际,美国股市周四进入调整区间,标普500指数较三周前创下的历史高点下跌逾10%。
关税不确定性与经济衰退担忧令投资者恐慌,亚特兰大联储最新预测美国一季度GDP将下降2.4%。
本文编译于财富,由Marco Quiroz-Gutierrez提供。
特别声明:本文为学术研究和合理使用为目的的编译,原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侵权删除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编者解析:
中国在应对美国发起的贸易战及特朗普政府对欧洲加征关税的背景下,其战略反应与利益获取可从以下角度分析,结合相关背景与搜索结果中的信息:
一、中国的战略定位与多边合作优势
1.发展中国家身份与国际支持
中国明确自身为“发展中国家”(developing country),这一身份使其在贸易争端中更容易获得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例如,在国际贸易组织框架内,中国可以借助发展中国家地位争取更灵活的规则空间,同时通过“一带一路”等倡议巩固与新兴经济体的合作,对冲美国压力。
2.利用美欧矛盾扩大合作空间
特朗普政府单方面对欧洲加征关税(如钢铝关税)导致美欧关系紧张,而中国则通过深化与欧盟的经贸合作(如《中欧全面投资协定》)抢占市场。例如,中国可向欧洲出口填补美国商品空缺的领域,如新能源汽车、光伏产品等,同时吸引欧洲企业对华投资,形成供应链多元化。
二、贸易战中的经济韧性
1.国内市场与产业链优势
中国庞大的内需市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和完整的工业体系降低了对外部冲击的依赖。例如,在特朗普对华加征关税后,中国通过扩大内需和“双循环”战略维持经济增长,同时加速关键技术自主研发(如半导体),减少对美技术依赖。
2.对等反制与谈判筹码
中国在贸易战中采取对等反制措施(如对美农产品加征关税),直接冲击美国农业州,影响特朗普的政治基础。此外,中国通过阶段性妥协(如第一阶段贸易协议)换取美国暂停部分关税,既缓解压力又保留长期博弈空间。
三、从美欧争端中获益的路径
1.替代性市场拓展
美国对欧洲加征关税后,部分欧洲企业转向中国市场。例如,德国汽车制造商加大对华投资,中国成为宝马、奔驰全球最大单一市场。同时,中国出口企业可替代美国商品在欧洲的份额,如机械设备和电子产品。
2.科技与标准制定权争夺
美国对欧洲科技企业(如华为)的制裁促使中欧加强技术合作。中国推动5G、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标准制定,并与欧洲国家合作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削弱美国技术霸权的影响。
四、外交与舆论策略
1.“负责任大国”形象塑造
中国通过维护多边主义(如支持《巴黎协定》《伊朗核协议》)与欧洲形成共识,反衬美国的单边主义。例如,中国在气候变化议题上的积极表态赢得欧盟认可,间接削弱美国领导力。
2.舆论反击与叙事主导
中国官方媒体及外交渠道多次批评美国贸易政策的“霸凌性”,并将自身定位为全球化捍卫者。这种叙事在国际舆论场中形成对比,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和部分欧洲国家中引发共鸣。
五、长期结构性影响
1.全球供应链重组中的主动权
尽管美国推动“脱钩”,但中国凭借制造业优势仍处于供应链核心位置。例如,疫情期间中国出口激增,凸显其不可替代性。同时,中国通过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巩固亚太供应链主导权。
2.人民币国际化与金融自主
中国加速推进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并与多国签署本币结算协议,减少对美元体系的依赖。此举在美欧金融制裁频发的背景下更具战略意义。
结论
中国在应对美国贸易战及美欧关税争端时,展现出“以柔克刚”的策略智慧:通过强化多边合作、扩大内需市场、技术自主创新等方式,将外部压力转化为内部升级动力。同时,利用美欧矛盾拓展国际合作空间,逐步重塑全球经济治理规则。这种战略不仅短期内缓解了贸易冲突的冲击,更为长期博弈积累了结构性优势。然而,中美科技竞争与地缘政治博弈的加剧,仍是中国未来需应对的核心挑战。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