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个月里,三艘海军舰艇不寻常的部署行动,引发了澳大利亚国内对其舰队老化问题及过度依赖美国现状的争论。

近一个月来,随着中国海军舰艇编队突然绕行澳洲大陆,澳大利亚军队始终处于警戒状态。
这支舰队反复穿越澳大利亚专属经济区边界,在商业空域附近实施实弹射击,迫使数十架民航航班改道。
它们驶过西澳大利亚州珀斯附近海域时,距离一艘来访的美国核潜艇停靠附近海军基地仅相隔数日。
最终在上周末,这支舰队向北驶向印度尼西亚。
澳方官员多次向公众强调,中国军舰的存在和行动完全符合国际法。
但此次南下航程创下了解放军活动范围的极南纪录,令澳大利亚如芒在背。
这迫使该国直面三大现实:本国舰队严重老化、军事高度依赖遥远盟友美国,以及最大贸易伙伴中国日益增强的军事投射能力。

中国此次出动的三艘舰艇——一艘巡洋舰、一艘护卫舰和一艘补给舰——在技术层面或战略意义上并无惊人之处。
长期以来,中国强大的海军一直在展示其远距离航行的能力及主力舰艇的性能。
但此举最终凸显了澳大利亚的不足之处:分析人士和前海军官员表示,澳大利亚海军目前的规模和舰龄是自二战以来最小和最老的。
澳海军有两艘补给舰,对于像中国此次航行这样的远距离航行至关重要,但两艘舰艇都已停用数月。
两艘中国军舰共有144个垂直发射导弹单元,而澳大利亚皇家海军10艘军舰共有200个垂直发射导弹单元。
“中国人在我们自己的地盘上给我们难堪,”曾就职于澳大利亚国防部的军事开支和能力专家马库斯·赫利尔说。
“我们甚至无法在本国周围航行。他们真的在羞辱我们,”他说。
当然,澳大利亚军队可以依赖新西兰等友好国家,两国在联合监视中国舰艇期间,新西兰曾在塔斯曼海为一艘澳大利亚军舰加油。
这支舰队在澳大利亚引发的轩然大波表明,中国可能会利用美国最坚定盟友被迫重新审视与华盛顿关系的长期假设之机。
美国尚未对中国舰艇正式置评,尽管它们出现时,美国一名高级指挥官和一艘美国潜艇正在访问澳大利亚。

中国官员表示,他们像所有国家的海军一样在国际水域进行训练,没有什么需要解释或道歉的。
这并未阻止澳大利亚对这种时机及其意图传递信息的猜测。
这些舰船环绕澳大利亚之际,特朗普政府正在颠覆外界对美方会继续支持欧洲和乌克兰等盟友的预期。
澳大利亚即将举行联邦选举,这些舰船几乎注定会让防务成为重要议题。
《悉尼先驱晨报》政治与国际版编辑彼得·哈彻上月写道:“中国海军正在展示澳大利亚的脆弱性,而此时的美国正在证明自己的不可靠。”
他写道,在华盛顿的“海盗行径”与中国军事力量的鼓点之间:“我们暴露无遗,未来十年将几乎赤身裸体。”
安东尼·阿尔巴尼斯总理领导的政府过去几年一直努力稳定与中国的关系,此前两国关系在前政府领导下陷入低谷,中国对澳大利亚实施了严厉的贸易限制。
与此同时,澳大利亚加倍重视与美国的军事联盟。
今年2月,澳大利亚向华盛顿支付了5亿美元作为定金,以支持美国的潜艇工业,最终将获得美国用过的核动力潜艇,这是与美英签署的“奥库斯”安全协议的一部分。
上月,美国国防部长劳埃德·奥斯汀告诉澳大利亚副总理兼国防部长理查德·马尔斯,美国总统拜登对三方协议“非常清楚、支持”。
但几周后,当记者问拜登是否会与英国首相讨论“奥库斯”时,拜登问道:“那是什么意思?”

澳大利亚在2月初首次发现这三艘中国船只,其中一艘位于其北部,另外两艘位于东北部。
随后,澳方对它们沿东部海岸线向南航行、进入悉尼附近专属经济区的动向进行了追踪。
2月21日,一艘在澳大利亚与新西兰之间塔斯曼海飞行的商用飞机接收到中国船只关于实弹演习的无线电广播后,事态升级为全面警报。
飞行员随即通知澳大利亚民航部门,后者紧急调整了该空域航班。
最终近50架飞机改变了航线。
演习令澳新两国意外,但均承认其合法性。
其中一艘舰船可能搭载了陆攻导弹或反舰弹道导弹。
中国的回应本质是:习惯就好。
中国驻澳大使肖千向澳大利亚国家电视台表示:”作为本地区主要大国,中国有诸多事务需要关注,向该地区不同海域派遣舰船开展各类活动是正常行为。”

中国海军已是全球规模最大且仍在迅速扩张的舰队,在亚洲其他地区更加强势地宣示存在。
日本防卫大臣上个月表示,中国海军舰艇去年共68次通过琉球群岛周边海域,该群岛链位于九州和台湾之间,而2021年仅有21次。
“他们正逐步但非常稳健地扩展势力范围,向世界展示无论何时何地,只要他们愿意就能抵达,”澳大利亚海军前副司令罗文·莫菲特说,”目前我们没有理由认为其军事能力会针对我们。但若战略意图转变,他们确实具备这样的能力。”
对中国舰队而言,这次行动提醒着人们敌对势力染指澳大利亚海岸的可能性。
“我们过去总认为冲突是主动选择介入世界另一端的事务,”拥有二十年海军服役经历的军事专家詹妮弗·帕克表示。
阿尔巴尼斯政府去年宣布了扩充和升级澳大利亚海军舰队的宏伟目标,但成果预计要到21世纪30年代才能显现,且本土军工产业能否兑现承诺遭到专家质疑。
澳大利亚军舰曾驶近中国海域穿越台湾海峡,并在南海参与联合军演。(中国国防部发言人曾质问澳方是否会将在中国周边演习计划通报北京。)
不过,正如曾担任美国驻堪培拉国防武官、现任”海光”海上透明计划主任的雷·鲍威尔所言,那些都是多国利益交汇的繁忙航道,而选择澳大利亚以南或塔斯曼海区域航行,”唯一目的就是传递某种信号”。 “这个特定信号就是——我们具备将你置于威胁之下的能力,”他说。
本文编译于纽约时报,由Victoria Kim提供。
特别声明:本文为学术研究和合理使用为目的的编译,原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侵权删除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编者解析:
中国海军在印太地区的常态化远洋训练和军事合作,尤其是靠近澳大利亚周边海域的行动,引发澳方对自身防御能力及区域安全态势的担忧。以下基于现有信息进行解读:
1. 中国海军的远洋训练与国际合作
中国海军近年来频繁开展远洋训练与国际访问,例如2024年10月,中国海军训练舰“破浪号”在结束对斯里兰卡的访问后前往马来西亚,期间与当地军事院校进行交流并举办开放日活动。此类行动旨在提升海军的远洋能力,并通过非战争军事行动扩大国际影响力。
历史上,中国军舰多次访问欧洲国家(如英国、法国、意大利),并与俄罗斯举行联合演习,例如2014年中俄在东海海域的联合军演,旨在应对“海上安全威胁”。这些行动显示中国海军逐步从近海防御转向远海护卫的战略转型。
2. 澳大利亚的战略焦虑
澳大利亚作为南太平洋地区的传统安全主导者,对中国海军在南海及南太平洋的活动高度敏感。例如,中国对南海岛礁的主权主张及对美国“航行自由行动”的抗议(如2017年美舰进入南沙群岛附近水域事件),可能被澳方视为中国军事力量投射至更远海域的迹象。
若中国军舰在澳大利亚周边海域(如珊瑚海或印度洋东部)进行训练或通过,可能被解读为对澳安全利益的潜在挑战,尤其是结合中国与所罗门群岛等南太国家加强安全合作后,澳方对“势力范围”被渗透的担忧加剧。
3. 区域安全格局的变化
中国海军能力的提升(如航母编队、新型驱逐舰等)使其具备更远距离的部署能力。例如,2001年中国军舰首次访问欧洲时,英国以高规格仪式迎接,显示国际社会对中国海军发展的关注。这种能力扩展可能被澳大利亚视为对其周边海域的“战略挤压”。
中俄军事合作(如联合演习)也可能被澳方视为区域安全环境复杂化的信号,进一步强化其“近裸”感知。
4. 外交与舆论层面的互动
中国军事行动常伴随外交表态,例如在南海问题上强调“主权无可争辩”,并批评外部势力干预。类似话语若应用于南太平洋地区,可能加剧澳方的紧张情绪。
澳大利亚媒体与智库常渲染“中国威胁论”,将中国海军正常训练或过境行动解读为“威慑”,进而塑造国内舆论对国防政策的支持,例如呼吁增强军备或深化与美日印的“四方安全对话”(Quad)合作。
总结
中国海军的远洋常态化行动、区域安全合作及战略意图的模糊性,足以引发澳大利亚对自身防御纵深不足的焦虑。这种“近裸”感受既是地缘政治竞争的产物,也反映了中小国家在大国博弈中的脆弱性。未来,类似的军事互动可能进一步推动澳大利亚强化与盟友的防务联系,并加大对南太平洋岛国的外交投入。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