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和加拿大言辞愈发激烈,股市也随美对两国及墨西哥加征关税而应声下挫,美国商务部长称,唐纳德·特朗普”可能”会宣布一项折中方案。

唐纳德·特朗普承认,他对主要贸易伙伴加征的关税将引发”些许波动”——而中国表示已”准备好”应对与美国的”任何形式战争”。
这位美国总统在向国会发表的讲话中作出上述表态,数小时前相关进口关税措施刚刚生效。
墨西哥和加拿大的生产商出口至美国的商品被加征25%的关税,中国输美商品被加征20%的关税。
据说特朗普非常关注的股市,因关税消息而下挫。
相关国家的出口商以及美国企业和经济学家都对这些关税可能推高价格表示担忧。
提高进口成本很可能导致商品价格上涨,并可能全面推高价格。
人们担心这对利率构成威胁
一轮高通胀可能导致美国这个全球最大经济体的利率在更长时间内保持高位,这可能会抑制经济活动。
美国经济放缓将产生全球性影响,但即便美国经济不受冲击,人们也担心爆发全球贸易战——各国以关税形式增设自己的贸易壁垒。
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在X平台上发文称:”如果美国想要战争,无论是关税战、贸易战还是任何其他类型的战争,我们都随时奉陪到底。”
中国实施报复性关税
然而特朗普在第二个任期开始43天后表示,他”才刚刚开始”。
中国和加拿大已对美国实施自己的关税报复措施。
从下周起,中国将对鸡肉、小麦、玉米和棉花等一系列农产品加征15%的关税。
大豆、猪肉、牛肉、水果、蔬菜和乳制品的进口关税将额外增加10%。
中国还向世界贸易组织(WTO)对美国提出了更多申诉。
最早周三达成妥协?
加拿大总理贾斯廷·特鲁多表示,该国正在发起自己的WTO申诉,并称美国的关税措施是”愚蠢之举”。
他还警告称,特朗普政府的举措将影响美国就业岗位,并加剧美国的通胀。
他在向美国公众喊话时表示:”我们不希望这样……但你们的政府选择对你们这样做。”
加拿大已宣布对价值300亿加元(合163亿英镑)的美国进口商品加征25%的关税。
但美国商务部长霍华德·勒特尼克就关税问题发表了不同意见,他周一表示,特朗普很可能最早周三宣布与加拿大和墨西哥达成妥协。
本文编译于天空新闻,由Sarah Taaffe-Maguire提供
特别声明:本文为学术研究和合理使用为目的的编译,原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侵权删除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编者解析:
以下是对特朗普关税政策引发“disturbance”以及中国表态“准备好应对任何类型战争”的综合分析:
一、特朗普关税政策的矛盾性与“disturbance”实质
1.政策转向与国内矛盾
特朗普在2025年1月24日声称“宁愿不对中国加征关税”,但仅三天后即宣布对中、加、墨输美商品加征10%-25%的关税,并称这是“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必要代价。然而,其承认关税可能引发美国消费者的“痛苦”,暴露出政策目标(制造业回流)与经济现实(通胀压力)的冲突。例如,对墨西哥汽车零部件加征关税后,通用汽车回迁工厂的单车成本增加2200美元。
2.逻辑缺陷与全球反弹
特朗普试图以“商业谈判”思维解决政治问题,例如在美加墨自贸协定中嵌入移民条款,或将芬太尼问题与关税挂钩。此举不仅引发中方的强烈反对,还导致加拿大和墨西哥分别宣布对价值1550亿加元和特定美国商品的反制关税,北美自贸体系濒临崩溃。
二、中方“准备亮剑”的多维度反制措施
1.精准关税反制与供应链调整
中国针对美国能源、农业等关键领域加征关税(如液化天然气15%、农产品10%),并限制稀有金属(钨、稀土等)出口,直接打击美国半导体和新能源产业链。同时,通过加速与欧盟、东盟合作,推动供应链多元化,降低对美依赖。
2.制度性应对与长期战略
中方明确表示若美方升级关税,将进一步扩大反制清单,包括限制高附加值工业品进口、加强在华美企合规审查。此外,中国加快推进国内经济结构改革和核心技术研发,例如半导体自主化,以增强抗风险能力。
三、经济与地缘政治影响评估
1.美国经济的内耗风险
特朗普关税已导致美国制造业PMI逼近荣枯线(50.3),一季度GDP或萎缩1.5%,英伟达等科技企业因供应链中断单日市值蒸发2650亿美元。历史教训如1930年《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引发的大萧条,也警示单边保护主义的反噬效应。
2.全球贸易体系重构
关税战加速了“区域化供应链”趋势。例如,墨西哥计划通过“轮换报复”机制增加美国出口行业的不确定性,而欧洲则对等反击美国钢铁关税,形成多边对抗格局。
四、中方立场的核心逻辑
1.原则性表态与底线思维
中国外交部多次强调“关税战没有赢家”,主张通过对话解决分歧,但同时也做好“以战止战”的准备。这种“两手策略”既维护了国际规则话语权,也为反制措施提供了合法性支撑。
2.历史经验与战略定力
从2018年贸易战到当前冲突,中国积累了应对经验:通过关税反制、非关税壁垒(如技术标准)、产业链韧性提升等组合拳,逐步抵消美方施压。例如,此前对美农产品限制直接冲击共和党票仓,形成政治杠杆。
五、未来趋势与潜在风险
1.短期僵局与谈判可能性
尽管特朗普宣称“可达成协议”,但双方核心诉求存在结构性矛盾(如技术脱钩 vs. 市场开放)。若6月14日关税豁免到期后美方扩大制裁,中方可能进一步限制稀土出口或启动WTO诉讼。
2.系统性危机外溢
若中美产业链“硬脱钩”持续,全球半导体、新能源供应链断裂风险将加剧,甚至波及金融稳定。巴菲特警告称“关税战如同经济领域的战争”,可能引发滞胀螺旋。
总结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本质上是将国内政治诉求(如移民、产业回流)强加于国际贸易体系,但其代价已远超预期收益。中国的反制不仅限于贸易领域,更通过制度性改革和全球合作构建“去美国化”的韧性网络。双方博弈或将长期化,而国际社会对多边规则的重塑需求愈发迫切。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