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成千上万家企业提供关键生命线的免税政策即将消失

中国电商供应商正在重新思考他们的商业模式。此前,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表示将很快取消一项税收豁免政策,这项政策曾是数千家小型出口企业的重要生命线。特朗普在上月签署的行政命令中宣布终止所谓的”最低限度规则”,该规则对价值低于800美元的货件免除关税和严格海关检查。
尽管后来特朗普暂停了取消中国包裹豁免待遇的举措,但美国仍计划在建立”充分系统”以筛查和征收每日数百万入境包裹税费后立即终止最低限度规则。特朗普周四宣布自周一起对20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10%关税,这是在2月份已实施10%关税基础上的叠加措施。
这些组合拳迫使跨境电商平台上的中国卖家——他们近年快速采用这种免税贸易形式——不得不扩大在美国的生产规模,在替代市场寻找新客户或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关税…必将减少在美国的销售额和市场份额,”中共支持的中国中小企业协会跨境电商分会前副秘书长亚荣物流表示,”电商行业应该做好准备。”
在特朗普首个任期内发起的关税和贸易限制打击西方市场传统买家订单后,许多贸易商开始通过在线平台销售小额订单。截至2024年的四年间,跨境电商规模增长超60%,当年总额达2.63万亿元人民币。官方数据显示,2023年该领域占中国货物贸易总额近6%。
广州纺织品生产基地白云区的工厂主赵秀秀表示,其业务将转向非洲和中东客户的传统大宗贸易。她的工厂过去五年为Shein等平台供货,去年下半年销售额已减半,当时正值拜登政府首次提议收紧最低限度规则。”如果有关税肯定是坏消息,”她说,”从去年开始就困难,今年情况也没好转。”
对规则改革的担忧促使香港手机壳品牌Casetify去年在美国建立印刷设施。据知情人士透露:”Casetify需要快速响应,因此先将空白壳体批量运往美国再进行印刷。”星程优选泳装咨询公司创始人张忠宝表示:”生产线已无法像一年前那样全速运转,工厂因担忧美国关税不敢囤货。”该公司为Shein和拼多多旗下Temu对接泳装供应商。
物流高管称,中国出口商将加速在不易受特朗普关税影响的国家扩大生产。DHL快递首席执行官约翰·皮尔森表示,早在关税讨论前,那些”在中国境外运营大型制造和分销设施”的电商企业就已寻求产能转移,”如今这些计划正在加速推进”。
即便有关税,许多企业认为其商品仍具竞争力,完全可以将额外成本转嫁给美国消费者。在Temu销售家居装饰品的黄姓卖家表示,特朗普行政令后其仅”略微”提价。”对我们个体卖家来说,关税只是利润率微降,”他补充道,”消费者能承受,订单量未受影响。”
高盛调查显示,Temu自营商品价格在行政令后上涨42%,数日后政策暂停时回落。另一位要求匿名的刘姓电路板卖家认为消费者将承担主要成本压力,建议未来在账单中单独列明关税。”最终,关税必定会转嫁给消费者,”他总结道。该卖家通过亚马逊和eBay等平台向美国及其他市场供货。
本文编译于金融时报,由William Langley、Gloria Li提供
特别声明:本文为学术研究和合理使用为目的的编译,原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侵权删除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编者解析:
综合解读:特朗普取消小额免税漏洞对中国小型出口商的影响与应对策略
1. 政策背景与直接冲击:关税豁免取消与成本压力激增
特朗普政府于2025年3月宣布取消“800美元以下包裹免税”(T86政策),这一政策原本允许中国小型出口商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如Temu、Shein)以低成本向美国销售小额商品。取消后,低价商品需缴纳关税并面临更复杂的清关流程,导致物流成本上升约2.62美元/单,部分商品总税率可达35%以上。例如,Temu平台上一件30美元的商品,加税后成本增至40.5美元,价格优势被削弱,美国订单量显著下滑。
影响范围:
1)销售额骤降:政策实施一周内,Shein和Temu在美国的销售额分别下降16%-41%和32%。
2)供应链停滞:中国工厂因担忧关税不敢囤货,生产线开工率不足(如泳装供应商产能闲置)。
2. 出口商的“Plan B”:转嫁成本与市场多元化
面对关税压力,中国小型出口商采取以下策略:
1)成本转嫁:通过直接提价或拆分关税条目(如订单单独列示税费),将负担转移至美国消费者。例如,家居装饰品卖家黄先生将价格“略微上调”,消费者仍愿买单。
2)供应链外迁:
本地化生产:部分企业加速在墨西哥、越南建厂,采用“中国设计+海外制造”模式。例如,手机壳制造商Casetify将半成品运至美国完成加工以规避关税。
转口贸易:通过马来西亚、泰国等第三国中转,利用当地原产地证规避反倾销税(如铜管出口商通过马来西亚中转至加拿大,避开109.8%的税率)。
3)市场分散化:
开拓新兴市场:转向非洲、中东、东南亚等需求增长地区。例如,广州工厂主赵秀秀将重点转向非洲大额贸易订单。
平台多元化:扩展至欧洲(Temu欧洲订单占比升至40%)和拉美市场,降低对美依赖。
3. 长期挑战与行业转型:从低价铺货到品牌与技术升级
1)低价模式终结:依赖“免关税漏洞”的铺货模式难以为继,商家被迫向品牌化、高附加值转型。例如,Shein通过MES系统优化供应链,提升设计和响应速度。
2)合规化与技术创新:
加强报关准确性:避免清关延误和罚款,部分商家探索海外仓备货以优化成本。
技术驱动效率:利用AI优化物流(降低10%成本)和数据选品,提升竞争力。
4. 政策博弈与中美贸易格局重构
1)中国反制措施:对美煤炭、液化天然气加征15%关税,限制钨、碲等关键资源出口,并通过WTO诉讼反击美方单边主义。
2)美国内部矛盾:
消费者与中小企业承压:中等收入家庭年增税负约2500-3900美元,小企业面临“灭顶之灾”(如时装品牌被迫涨价或停摆)。
政策执行混乱:特朗普仓促取消免税政策导致港口货物积压,被迫短暂恢复豁免,暴露实施能力不足。
5. 结论:危机中的转型机遇
特朗普取消贸易漏洞虽对中国小型出口商构成短期冲击,但也倒逼行业加速全球化布局和技术升级。未来竞争将聚焦供应链韧性(如本地化生产)、品牌价值(如设计溢价)和市场多元化(如新兴市场渗透)。对于企业而言,抓住政策窗口期(约半年至一年),结合合规化与技术创新,是抵御“关税风暴”的关键。而中国政府的反制与产业链韧性,则为行业转型提供了战略支撑。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