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安抚特朗普总统,墨西哥正对中国加征关税,将贩毒集团头目移交美国,并利用中情局情报追捕其他头目。

墨西哥曾为最坏情况做好准备,当时特朗普总统威胁要对墨西哥出口商品征收高额关税。但随着最后期限临近,墨西哥领导人希望他们已找到通过果断采取多方面行动安抚特朗普来避免关税的公式。
针对特朗普对移民和非法药物的不满,克劳迪娅·辛鲍姆总统正在部署1万军队阻止移民前往美国,并加强打击移民车队、用巴士将移民运往远离边境地区的举措。
辛鲍姆还向美国移交了数十名重要贩毒集团头目,并接受中情局无人机情报以抓捕其他毒贩。与谎称墨西哥不生产芬太尼的前任不同,她发起了打击行动,查获了创纪录数量的该药物。
与此同时,墨西哥领导人正对多种中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和限制措施,试图向特朗普证明墨西哥及其低成本工业基地可成为削弱中国经济影响力的战略伙伴。
特朗普仍誓言将于周二征收25%关税。但墨西哥金融市场保持稳定,反映出该国商界对辛鲍姆能达成协议的期待。
“她处理这场危机的方式远超其他领导人,”华盛顿智库威尔逊中心北美贸易专家迭戈·马罗金·比塔尔表示。
特朗普2月与辛鲍姆通话后称赞她是”了不起的女性”。

谢因鲍姆女士采取了一些安抚特朗普的公开举措,例如部署军队,同时也在幕后加强了安全合作,并在墨西哥湾改名等问题上对特朗普进行了适度反击。对谢因鲍姆而言,这种平衡并不容易——尽管她的支持率已飙升至80%。墨西哥社会及其所属政党莫雷纳党内部对特朗普排外政策的质疑根深蒂固,该党融合了民族主义与左翼理想。经过数十年的融合,墨西哥对美贸易依赖程度远超其他主要经济体。经济学家警告称,即便短期加征关税也可能造成冲击。

遏制移民潮
墨西哥承诺向美墨边境增派1万名国民警卫队成员,特朗普在2月初称此举是一次胜利,当时他暂停了为期30天的关税威胁。
特朗普还威胁要对全球钢铁和铝进口征收25%的单独关税,这也将影响墨西哥。特朗普政府正在制定额外的”对等”关税,旨在抵消贸易限制并与其他国家征收的进口关税相匹配。
关税的不确定性已经对墨西哥经济造成压力,企业纷纷搁置计划。央行将今年的增长预期从1.2%大幅下调至0.6%。
不过,特朗普反复发出威胁又撤回威胁的做法,仍让人对紧张局势可能缓解抱有希望。他最初誓言在上任首日就实施关税,但随后两次改弦更张。
墨西哥谈判代表正在华盛顿与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和美国贸易代表杰米森·格里尔会面,试图达成最后一刻的协议。
以下是墨西哥正在动员以符合特朗普政府优先事项的三个领域。
数月来,墨西哥早已在移民大篷车队抵达边境城市前将其驱散,并扩大了一项隐秘计划,将数千名移民转移至墨西哥内陆深处。
根据政府数据,墨西哥在2024年最后一个季度拘留了约47.5万名移民,是当年前九个月拘留数量的两倍多。
在特朗普1月就职前,边境已异常平静,这反映了墨西哥的执法措施及拜登政府的庇护限制政策。
特朗普政府遏制移民流动的新举措,加上墨西哥的军队部署,使得移民进入美国更加困难。
移民越境数量已降至曾难以想象的水平。2月某日,美方在墨西哥边境仅遇到200名移民,为近年来单日最低纪录。
华盛顿拉丁美洲办公室移民专家亚当·伊萨克森指出,若这一趋势按年率持续,边境巡逻逮捕人数可能降至近60年前约翰逊政府末期的水平。

打击贩毒集团
墨西哥着力打击生产非法毒品的贩毒集团,尤其是合成阿片类药物芬太尼。特朗普称芬太尼是美国过量致死的主因。
与以往政策不同,过去当局对毒贩生产芬太尼几乎不加干涉,而近期墨西哥官员正定期宣布查获芬太尼药片。
最新行动包括上周在墨西哥城新国际机场截获6公斤芬太尼,该包裹原计划运往新泽西州。此前在西北边境索诺拉州一辆客运巴士内查获18公斤藏匿的芬太尼。
12月,在特朗普威胁对墨加征关税后,当局在锡那罗亚州查获800公斤芬太尼,创墨西哥合成阿片类药物缴获量之最。
2月,墨西哥警方在巴亚尔塔港逮捕两名因贩运芬太尼被美国通缉的公民,二人已被引渡至俄克拉荷马州。
周四,墨西哥进一步向美国移交近30名美方通缉的顶级毒枭,这是毒品战争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移交。
这些举措旨在避免美国加征关税及军事干预。特朗普曾威胁对墨西哥贩毒集团采取军事行动。
现任总统克劳迪娅·辛鲍姆的导师、前任总统洛佩斯曾限制与美国在禁毒领域的合作,而辛鲍姆似乎正采取不同策略。
例如,墨西哥官员正接纳中情局情报。美方已加强在墨秘密无人机飞行以搜寻芬太尼实验室。墨国防部长2月底称,美方无人机曾用于追踪锡那罗亚贩毒集团头目。
加强执法或有助于减少美国过量死亡案例,此类死亡人数本已呈下降趋势。
美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9月的12个月内,过量死亡人数较上年同期下降约24%,这对寻求关税协议的墨西哥谈判代表或是积极信号。

应对中国挑战
中墨贸易曾激增,引发担忧——中国可能利用在墨立足点进一步渗透美国市场。一年前,中墨航运是全球增长最快的贸易路线之一。
但如今,墨西哥正调整与其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的关系。特朗普首次威胁加征关税数日后,当局突击检查墨西哥城中心销售中国假冒商品的庞大商业区。
随后,墨西哥对中国服装进口征收35%关税,并对希音、特木等中国电商平台通过快递公司进口的商品加征19%关税。
尽管各类关税威胁仍在,墨西哥或需进一步安抚特朗普政府,例如限制半导体、汽车等产品进口——这些产品正快速打入美国车企的重要市场。
本文编译于纽约时报,由Simon Romero提供
特别声明:本文为学术研究和合理使用为目的的编译,原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侵权删除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编者解析:
墨西哥应对美国关税威胁的“三重博弈”:军事、禁毒与对华政策调整
在2025年特朗普政府重启“关税大棒”的背景下,墨西哥为缓解美国压力采取了多维度策略,涉及军事部署、打击贩毒集团和对华经贸关系调整。这些行动既反映了墨西哥在中美博弈中的困境,也揭示了其试图平衡国内利益与国际压力的复杂逻辑。以下是综合分析:
一、军事与禁毒:墨西哥的“边境筹码”
1.增兵北部边境:威慑贩毒与移民问题
为应对美国以“毒品和移民失控”为由的关税威胁(如2025年2月特朗普宣布对墨加征25%关税),墨西哥总统辛鲍姆迅速采取行动:
向美墨边境部署1万名国民警卫队,重点打击芬太尼等毒品走私;
与美国达成协议,承诺加强边境管控,换取美国暂时冻结关税措施(推迟至2025年3月4日)。
此举旨在向美国展示“解决边境危机”的诚意,但实际效果存疑——墨西哥长期受制于贩毒集团渗透,军事行动短期内难以根除毒品供应链。
2.禁毒合作的“交易性”本质
墨西哥以打击毒品换取关税豁免,本质上是将国内治理难题转化为对美谈判筹码。例如,美国要求墨西哥遏制芬太尼流向美国,但忽视了墨西哥自身也是美国枪支走私的受害者(美墨边境枪支泛滥助长贩毒集团武装化)。这种不对等合作可能加剧墨西哥社会安全危机。
二、对华政策调整:经济自主性与美国压力的矛盾
1.被迫加征关税:牺牲中墨经贸换取美国妥协
2025年1月,墨西哥对未签订贸易协定国家的电商商品加征19%关税,主要针对中国平台Temu和Shein;
2024年11月,墨西哥曾宣布对纺织品征收35%关税,三分之一涉及中国商品,并推动“本土替代中国制造”计划,引发中资企业撤资。
这些措施被解读为向美国递出“投名状”,但代价是损害墨西哥消费者利益和产业链稳定(中国商品在墨性价比优势显著)。
2.中墨关系的“战略模糊”
墨西哥并未完全倒向美国,而是试图保留对华合作空间:
墨西哥学者指出,若盲目追随美国打压中国,将导致自身在汽车、新能源等领域失去合作机遇(如比亚迪2024年在墨销量达5万辆);
墨西哥仍依赖中国中间产品加工出口至美国,形成“中国—墨西哥—美国”三角贸易链,短期内难以脱钩。
三、中美博弈下的“墨西哥困局”
1.美国施压的深层目标
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关税迫使墨西哥配合其“遏制中国”战略:
利用《美墨加协定》第32.10条款,阻止墨西哥与中国签署自贸协定;
要求墨西哥减少中国商品经墨转口美国,削弱中国供应链影响力。
这种“经济北约化”策略迫使墨西哥在中美间选边站,但墨西哥深知过度依赖美国市场将丧失地缘自主性。
2.墨西哥的“反制”与妥协
关税报复:2025年2月,墨西哥宣布对美国农产品和钢铁产品加征关税,延续2018年反击美国钢铝关税的策略(如对猪腿肉、威士忌等征税);
拖延战术:通过成立美墨工作组“讨论”对华关税问题,争取时间缓冲。
然而,墨西哥经济结构脆弱性限制了其反制力度——2023年墨对美出口占GDP的32%,难以承受长期贸易战。
四、中国的反应与战略选择
1.外交强硬与经济反制
中国驻墨西哥使馆谴责美国挑拨中拉关系,强调中墨合作“不附加政治条件”;
2025年2月,中国对美加征关税并诉诸WTO,同时扩大在墨投资(如新能源、基建)以巩固产业链。
2.“第三方市场”合作的可能性
中墨可探索在数字经济、绿色能源等领域合作,规避美国制裁。例如,利用墨西哥在《美墨加协定》中的区位优势,建立中墨合资企业生产符合“原产地规则”的产品。
总结:一场没有赢家的博弈
墨西哥的“三重策略”暴露了中小国家在大国竞争中的被动性:军事行动难以根治贩毒问题,对华关税损害自身经济利益,而对美妥协又可能沦为美国遏华工具。中国需以“差异化合作”打破美国围堵,而墨西哥若想真正“避免关税”,必须在中美间建立更独立、平衡的外交政策,而非成为大国博弈的牺牲品。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