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政府正着手进一步限制中国投资与技术获取,但最大的变数可能来自总统本人。
特朗普对华的强硬言论通常集中在关税上。但仔细审视他上任以来作出的种种决策会发现,总统正在考虑对北京实施范围广泛得多的经济限制,这些举措可能加速美国与这一重要贸易伙伴的脱钩。
迄今为止,特朗普政府已提议扩大对美中双向投资的限制。他任命了一些官员,出于国家安全考虑,这些人可能会推动对中国投资及对华技术销售实施更多限制。特朗普还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了10%的关税,他称此举为”开场炮”。
在经历了多年两党官员逐步削弱美国与中国的经济关系后,特朗普的举动表明,他已准备好更激进地切断两国的联系。耶鲁大学法学院蔡中曾中国中心高级研究员萨姆·萨克斯表示,政府周五发布的投资备忘录读起来像是”一份呼吁完成与中国彻底脱钩这一未竟任务的宣言”。
“到目前为止,务实派在推动范围更有限的脱钩方面占据上风,”萨克斯说。她认为这些声明可能是特朗普开启与习近平谈判的”筹码”。”但如果谈判破裂或未能奏效——这很可能发生——我认为这将成为完成脱钩任务的蓝图。”
美国能在多大程度上推进脱钩,最大的变数似乎是特朗普本人。总统对与习近平达成协议抱有期待,部分原因是中方未能履行两国领导人2020年初签署的协议条款。现任和前任顾问表示,与许多鹰派幕僚不同,特朗普对华投资等问题持更务实的态度,这种立场可能意味着他会为换取自认为有利于美国的协议而延续经济联系。
特朗普支持一些被其他共和党人视为国家安全问题的外资项目,如日本制铁收购美国钢铁公司的提案,以及TikTok收购案。竞选期间,他还表示欢迎中国车企在美建厂,只要雇佣本地工人。”如果他们想在密歇根、俄亥俄、南卡罗来纳建厂——只要雇佣美国工人就可以,”去年三月特朗普在俄亥俄州代顿市的集会上说。
第一任期内,在习近平促成美朝领导人会晤后,特朗普曾叫停对中兴通讯的制裁。顾问们称,特朗普可能继续对华施压,将其视为迫使中方让步的手段,未来数月贸易紧张可能加剧。
本月,特朗普对所有中国进口商品加征10%关税,理由是北京未有效遏制毒品流入美国。中国则以对美加征关税、限制关键矿物出口、启动对谷歌反垄断调查作为回应。
特朗普上任首日签署的贸易备忘录指示顾问研究撤销对华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地位等措施。周五,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宣布推进保护造船业免受中国竞争的贸易案。政府还在讨论收紧芯片出口管制,与日荷磋商对华技术封锁。商务部人事变动显示对华技术销售将更趋严厉,新任官员主张加强对华科技公司销售限制。

在投资领域,特朗普签署的总统备忘录要求财政部等部门制定新规,阻止美企投资助力中国军力发展,防止中方”收购关键美企资产”。备忘录提出为盟友投资开辟”快速通道”,欢迎外资”被动投资”,但将对华等”外国对手”实施更严限制,指控其系统性投资获取关键技术、知识产权及战略行业影响力。
备忘录要求扩大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权限,将新建项目纳入审查,停止使用”缓解协议”。特朗普还要求评估限制养老基金、大学捐赠基金等投资,审查中企在美上市特殊架构。
支持保护主义的”繁荣美国联盟”称赞该备忘录,称美资助长了中国”国家支持的种族灭绝、军事侵略、监控国家机器等恶意活动”。但专家指出,2017年以来中国对美投资已锐减,新规影响有限且可能面临法律挑战。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陈玲表示不期待总体趋势出现重大变化,前财政部官员则认为审查新建项目等举措可能越权并引发诉讼。
本文编译于纽约时报,由Ana Swanson提供
特别声明:本文为学术研究和合理使用为目的的编译,原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侵权删除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编者解析:
特朗普在第二任期初期(2025年)对中国的打压措施呈现延续性和升级趋势,结合其历史政策与近期行动,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
1. 延续对华企业的制裁与出口限制
特朗普政府长期以“国家安全”为由打压中国企业,例如在2021年初离任前,曾将中海油(CNOOC)等企业列入实体清单,限制其获取美国技术与投资。分析人士认为,这类措施虽被拜登政府部分调整,但特朗普若延续其强硬立场,可能进一步扩大制裁范围,尤其是在半导体、人工智能、新能源等关键领域。例如,可能通过修订《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IEEPA),加强对中国科技企业的出口管制和投资审查。
2. 强化地缘政治对抗
特朗普在第二任期可能通过加强与盟友合作,进一步施压中国的地缘战略。例如,其任内曾以南海问题为由制裁中国官员和企业,并推动“印太战略”以制衡中国影响力。此外,特朗普近期威胁对俄罗斯施压以推动乌克兰和平协议,暗示其可能将类似“交易式外交”应用于台海问题,借机强化对华威慑。
3. 经济脱钩与技术封锁的深化
特朗普政府此前通过关税战、限制中企赴美上市(如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被纽交所退市)等手段推动经济脱钩。第二任期内,可能进一步限制中美技术合作,例如扩大“清洁网络计划”,禁止中国参与5G标准制定,或收紧对中国留学生和研究人员的签证政策。同时,其任命亲信如快餐业高管安德鲁·普兹德(Andrew Puzder)担任美驻欧盟大使,可能推动美欧联合对华技术封锁。
4. 将国内政策与对华战略捆绑
特朗普的国内政策(如反移民、取消多元化项目)也可能间接影响对华关系。例如,他以“国家安全”为由暂停难民接收并威胁起诉庇护移民的地方政府,这种排外逻辑可能延伸至限制中国人才流动。此外,其撤销平权法案(Affirmative Action)等举措,可能削弱美国社会的多元包容性,加剧中美在价值观领域的对立。
5. 利用法律与舆论工具施压
特朗普近期赦免了2020年国会骚乱的支持者,并频繁攻击民主党“作弊”,显示其试图巩固国内政治基础以强化对华强硬立场。同时,美司法部可能重启针对中国企业的“长臂管辖”案件,例如以“强迫技术转让”或“网络窃密”为由起诉更多中企高管。
潜在风险与中方应对
中国官方已多次表态将采取反制措施保护企业权益,例如通过《反外国制裁法》和加强自主研发。然而,特朗普政策的不可预测性可能加剧双边关系波动。例如,其威胁解散联邦应急管理局(FEMA)并削减灾害援助,若类似逻辑应用于国际事务,可能弱化全球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等议题的意愿,进一步压缩中美合作空间。
综上,特朗普的新一轮对华打压可能以“国家安全”为名义,结合经济、科技、地缘等多维度手段,但其单边主义和国内政治极化也可能削弱美国政策的实际效力,反而促使中国加速战略自主进程。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