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全球首富的埃隆·马斯克在特朗普新政府中拥有超乎寻常的影响力。身为政府效率部(DOGE)部长,他几乎不受约束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裁撤并重塑联邦政府。显而易见,他在诸多超越职权范围的事务上也深得总统信任。然而在涉华议题上,马斯克与特朗普身边的其他幕僚形成了鲜明反差——当新政府中诸多鹰派呼吁对华强硬时,他成为了一个引人注目的异类。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马斯克对华态度的中美关系学者,我对其持续展现亲华立场的轨迹并不意外,这与他深耕中国市场的商业诉求密不可分。但鉴于当前美国外交政策的核心挑战是如何处理对华关系,而马斯克又在特朗普政府中扮演要角,这种深度利益绑定值得审视。
马斯克的东方征程
多年来,马斯克在华商业利益举足轻重。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自2019年投产后,规模与产能迅速超越加州弗里蒙特工厂,贡献了特斯拉全球过半交付量及主要利润。约40%的特斯拉电池供应链依赖中企,且合作持续深化。该工厂更是首个在华独资建厂的外国车企,背后依托中国国有银行提供的14亿美元低息贷款。2019-2023年间,上海市政府还给予特斯拉15%的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低于标准税率10个百分点)。更低的生产与人力成本进一步强化了特斯拉对中国市场的依赖。
-与上海市市长应勇在上海特斯拉工厂奠基仪式上.avif)
鉴于马斯克财富与特斯拉股价深度绑定,其个人财务状况已与公司在华命运紧密相连,任何形式的”脱钩”都将带来经济与战略层面的双重挑战。即便在中美贸易摩擦加剧之际,特斯拉仍在加码对华投资——2025年2月11日,投资2亿美元的上海第二工厂投产,年产能达1万块超级储能电池,成为美国本土之外首个同类工厂。而此时正值特朗普政府于2月1日宣布对华加征10%关税,引发中方对美国煤炭、液化天然气、农用设备及原油的反制措施。
“中国迷弟”
马斯克在华经济利益能在多大程度上转化为对特朗普政府对华政策的影响力尚不明朗,但其长期亲华言论已显露政策导向意图。2024年4月访华期间,他不仅盛赞中国,更坦言:”我在中国也有很多粉丝——嗯,这种好感是相互的。”
这种钦佩部分源于他对中国商业与劳工制度的认知。马斯克曾批评美国工人”懒惰”并陷入劳资纠纷,同时称赞中国工人在高压劳动体制下”凌晨三点依然辛勤工作”。在其拥有的社交平台X(原推特)上,他屡屡点赞中国基建、高铁系统、航天工程及绿色能源领导力,并力荐粉丝赴华旅游。
马斯克还反对中美经济”脱钩”,将两国比作”连体双胞胎”。这种立场与西方外交政策界主流形成鲜明对比——后者普遍认为在地缘紧张加剧背景下,降低对华依赖关乎国家安全。在台湾这一中美关系最危险的火药桶问题上,马斯克将台湾类比夏威夷,称其为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并指美军太平洋舰队阻碍了中国大陆武力统一。他更建议参照香港模式设立台湾特别行政区。
这些言论获得中国驻美大使的转发与肯定。大使在X平台强调”和平统一”方针,力推”一国两制”方案。
特朗普的秘密特使?
核心问题在于:马斯克的对华经济利益与公开示好,将如何作用于特朗普政府的对华政策?尤其是考虑到其非传统顾问角色与特朗普阵营内部强大的反华鹰派势力。
以马斯克的对华倾向观之,很难想象他不会利用总统信任推动对华缓和。若获首肯,他完全可能凭借在华深厚人脉——特别是与现任国务院总理李强的私交(特斯拉建厂时李强任上海市委书记)——成为特朗普缓解中美紧张、必要时促成双边合作的秘密外交渠道。值得注意的是,在特朗普就职典礼前夜,正是马斯克会见了习近平主席特使、国家副主席韩正。
但特朗普是否愿赋予马斯克此等外交角色,以及其他派系会否在对华政策上占据上风,仍是未知数。特朗普首任期内发动的史无前例的贸易战与科技封锁,已重塑中美关系,并促成美国两党持续数年的对华强硬共识。其最新关税政策及贸易团队人事布局——如起用首任期内对华贸易战核心操盘手彼得·纳瓦罗、詹米森·格里尔等——均显示进一步对华”脱钩”的决心。
更关键的是,马斯克在华商业利益与个人财富可能使其易受中方影响。中国或可凭借其对特斯拉市场的掌控,迫使马斯克施压特朗普在重大战略议题上让步。历史经验表明,中国善于利用市场依赖性迫使外企妥协:苹果曾应政府要求下架中国区VPN应用,未来特斯拉也可能面临类似压力。尤为敏感的是,作为掌握多部门敏感数据的DOGE部长,马斯克可能陷入美国安全审查与中国战略围猎的双重夹击。
只要马斯克维持当前对特朗普的影响力,其亲华立场就可能转化为政策干预企图。但即便果真如此,这些努力能否奏效仍取决于总统及其幕僚——其中多数人正致力于打造对华强硬阵线,很可能视马斯克为即将到来的博弈中的绊脚石而非盟友。
本文编译于对话,由Martin LaMonica提供
特别声明:本文为学术研究和合理使用为目的的编译,原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侵权删除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编者解析:
埃隆·马斯克(Elon Musk)与中国之间的深度关联及其对中国的公开赞赏,可能对特朗普政府的对华政策构成复杂挑战。这一问题的核心在于,马斯克作为美国高科技产业领袖和特斯拉等企业的掌舵者,其在中国市场的战略性布局、政治纽带及价值观认同,与特朗普政府试图推行的对华强硬路线存在潜在冲突。以下从多个维度解读这种复杂性:
一、商业利益与政治立场的潜在矛盾
1.特斯拉的中国依赖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是其全球产能扩张的关键支柱,2023年数据显示,中国占特斯拉全球销量的三分之一以上。马斯克多次公开称赞中国政府的效率和营商环境,并推动特斯拉供应链深度本地化(如宁德时代电池合作)。若特朗普重启对华贸易战或加征关税,特斯拉可能首当其冲受损,迫使马斯克游说政府软化立场。
2.中美科技合作的“双刃剑”
马斯克旗下企业(如SpaceX、Neuralink)虽涉足敏感技术领域,但其在中国市场的成功建立在技术转让和合资模式上。例如,特斯拉向中国车企开放部分专利,可能被美国鹰派视为“技术外流”。特朗普若强化技术封锁,马斯克的商业模式将面临结构性风险。
二、中国对马斯克的“典范塑造”与政治利用
1.中国政府的“马斯克叙事”
中国官方媒体频繁将马斯克塑造为“西方企业家在华成功典范”,以此对冲“脱钩断链”论调,证明对外开放政策的有效性。这种叙事可能被中国用作谈判筹码,削弱特朗普对“中国经济封闭”的指控。
2.马斯克的个人价值观契合中国战略
马斯克推崇的“技术实用主义”(如淡化意识形态差异、强调效率优先)与中国“发展是硬道理”的导向高度契合。他在人工智能治理、气候变化等议题上与中国的合作姿态,可能被解读为对美政府“价值观外交”的隐性否定。
三、特朗普政策工具箱的受限
1.关税武器的副作用
特朗普若对华加征新能源车关税,虽可打击比亚迪等中国车企,但特斯拉同样会因供应链成本上升而受损。此外,中国可能对特斯拉采取报复性措施(如数据安全审查),进一步激化矛盾。
2.技术遏制的内生矛盾
马斯克主张对华“竞合并存”,反对全面技术脱钩。例如,星链(Starlink)虽被美国军方使用,但其低轨卫星频段需与中国协调以避免冲突。若特朗普强行切断中美科技对话机制,类似SpaceX的民用项目可能遭殃。
四、马斯克的政治游说与舆论影响力
1.马斯克与特朗普的关系演变
马斯克此前批评特朗普,但近年转向保守派阵营,甚至在2022年收购推特(现X)后恢复特朗普账号。这种政治资本可能被用于私下沟通,影响特朗普对华政策细节(如豁免特定产业关税)。
2.商业领袖的“政策制衡”角色
美国商界对华务实派(如苹果、特斯拉)与对华鹰派(如部分军工企业)的博弈中,马斯克凭借高媒体曝光度可能动员公众舆论,制约特朗普的极端政策选项。
五、长期战略竞争中的特斯拉困境
1.供应链安全的“中国绑定”
特斯拉电池依赖中国锂加工、电机依赖稀土进口,若中美冲突升级,其供应链韧性将受考验。马斯克可能被迫在“分散供应链”(如投资墨西哥工厂)与“维持中国效率”间艰难平衡。
2.数据与地缘政治风险
特斯拉在华收集的交通数据可能被美国国家安全机构视为潜在威胁。特朗普若强化数据管控法规,特斯拉在华运营合规成本将陡增。
结语:技术与资本的双重逻辑 vs. 大国对抗
马斯克与中国的深度绑定,本质上是全球化时代技术与资本超越国界逻辑的缩影,而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政策则代表民族国家利益至上的现实主义回潮。二者的冲突凸显了美国对华政策中的根本性矛盾:如何在遏制中国崛起的同时,避免牺牲本国核心企业的全球竞争力。对于特朗普而言,马斯克既是一个需要驯服的“利益异见者”,也可能成为缓和对华对抗烈度的“缓冲阀”。这种微妙的互动,或将深刻影响中美科技经济博弈的下一阶段走向。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