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近日大幅放宽了美国旅客过境免签停留政策,将允许停留时长从原来的144小时(6天)延长至240小时(10天)。这项新政不仅延长了免签停留时间,还将适用口岸从原先19个省级行政区的39个口岸,扩展至24个省级行政区的60个口岸。
若您错过了去年底中国发布的重要旅行消息也情有可原——该政策恰好在假日出行高峰期间宣布。12月17日,中国调整了部分外国人过境免签政策,大幅延长了过境旅客的允许停留时间。
随着春季临近,当您开始规划2025年旅行计划时,以下是政策调整的具体细节:
美国旅客在中国境内可享受更长的中转停留期
此前,美国旅客在前往第三国或地区过境中国时,可凭”长期中转停留”政策免签停留最多144小时(6天)。新政将免签停留期延长至240小时(10天),并扩大了入境口岸和可旅行区域范围。

中国国家移民管理局外国人管理司副司长刘佳表示:”与以往政策相比,此次调整的突出特点是实现了跨区域流动。外国旅客可在规定区域内自由活动。”新政覆盖区域包括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完整城市名单可在此查询。
如何申请入境
尽管无需办理签证,旅客仍需在边境出示相关文件以享受免签政策。通过60个指定口岸入境时,需填写外国人入境卡(通常在航班或海关前发放)、持有效护照,并提供10天内前往第三国的有效机票。
10天停留期自入境次日零时起计算。因此,若您中午入境,10天期限将从次日午夜正式开始。更多入境要求可在此查阅。
新年新机遇
对于美国旅客而言,这无疑是重大利好。虽然多数人可能无法完整享受10天停留期,但增加的灵活性备受好评。背包客尤其会青睐新规——他们可以在亚洲旅行时发挥创意,将中国不同地区与周边东南亚及东亚国家的行程自由组合。
通常中转停留是行程规划中的枯燥环节,但此类政策让旅行者在时间允许时能轻松为旅程增添新目的地。
本文编译于福布斯,由Will McGough提供
特别声明:本文为学术研究和合理使用为目的的编译,原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侵权删除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编者解析:
补课时间:中国发布2025年签证政策重大调整
如果你错过了去年底中国发布的重大旅行政策调整,这完全可以理解——毕竟新规公布时正值假日出行高峰。12月17日,中国宣布延长过境免签停留时长,并扩大政策适用范围。随着2025年旅行计划的筹备季到来,以下是政策变化的详细解读:
美国人过境中国免签停留延长至10天
此前,美国旅客持联程机票经中国前往第三国或地区时,可享受144小时(6天)免签停留。新规将这一期限延长至240小时(10天),且入境口岸和活动范围同步扩大。
关键变化:
覆盖区域升级:入境口岸从原先19个省级行政区39个口岸扩展至24个省级行政区60个口岸,新增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经济圈联动政策;
跨区自由行开放:允许免签旅客在指定区域内跨城市流动(如从上海免签入境后前往苏州、杭州等地);
时间计算优化:10天停留期将从入境次日的午夜0点开始计算(例如中午12点入境,有效期从当晚24点起算)。
如何申请入境?
尽管无需提前申请签证,旅客仍需在边境提交以下材料:
1.有效护照(剩余有效期须超过3个月);
2.联程机票(需显示10天内离开中国的前往第三国行程);
3.外国人入境卡(通常由航司在机上或入境前发放)。
政策背后的战略考量
中国国家移民管理局外国人管理司副司长刘嘉指出,此次调整旨在“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便利国际人员往来”。值得关注的是:
经济提振:通过延长停留吸引过境旅客消费,刺激文旅产业复苏(上海外滩、北京故宫等景点或成受益者);
区域协同:将京津冀、长三角等经济圈纳入政策,强化城市群联动效应;
外交信号:在中美关系微妙期,此举被视作对美释放务实合作意愿。
旅行者的新机遇
对于计划亚洲多国游的美国旅客,这项政策意味着:
行程自由度提升:背包客可利用10天免签期串联中国与周边国家(如“日本-上海-越南”组合行程);
低成本探索中国:无需支付签证费用即可深度体验多个城市(成都大熊猫基地、西安兵马俑等景点热度或攀升);
商务灵活度增强:跨国企业员工可利用中转期开展短期商务洽谈。
潜在挑战与提醒
严格审核联程机票:若未按计划离境,可能面临罚款及未来入境限制;
区域流动限制:跨出指定经济圈(如从上海免签区擅自前往非开放城市)将构成非法滞留;
节假日拥堵风险:北京首都机场、上海浦东机场等主要口岸在旺季可能出现边检排队。
下一步行动建议:计划2025年赴亚洲旅行的游客,可优先选择广州白云机场(覆盖粤港澳大湾区)、西安咸阳机场(辐射西北文旅线路)等新增口岸,利用政策红利规划高性价比行程。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