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研究人员在蝙蝠体内发现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其侵入细胞的路径与新冠病毒一致。该病毒尚未在人类中发现,目前仅在实验室检测到。这一发现消息促使多家疫苗生产商的股价在周五出现上涨。
据路透社援引《细胞》期刊论文称,这种被命名为HKU5-CoV-2的病毒并不像新冠病毒那样容易侵入人体细胞,”其在人群中暴发的风险不应被夸大”。
这种新的蝙蝠病毒是什么?它是如何传播的?
HKU5-CoV-2与新冠病毒及引发中东呼吸综合征的病毒存在相似性,因它们均源于HKU5冠状病毒。
研究人员指出,与新冠病毒类似,该新病毒也具有弗林蛋白酶切位点特征,能通过细胞表面的ACE2受体蛋白侵入细胞。
实验室数据显示,HKU5-CoV-2在试管实验及人类肠道与呼吸道模型中,成功感染了ACE2高表达的人类细胞。
虽然该病毒已在蝙蝠间传播,但研究者仍不确定其动物传人的潜在风险。冠状病毒家族庞大,从普通感冒到非典及新冠均可致病,但并非所有冠状病毒都能感染人类。
明尼苏达大学传染病专家迈克尔·奥斯特霍尔姆向路透社表示,针对HKU5-CoV-2研究的反应存在过度解读。
感染该病毒会出现哪些症状?
HKU5类冠状病毒与中东呼吸综合征共有症状包括:发热、咳嗽、乏力、鼻塞、打喷嚏、寒战、食欲减退、气促、腹泻及呕吐。
如何预防该病毒?
尽管该病毒尚未证实能感染人类,疾控中心建议保持最新疫苗接种状态,采取洗手、戴口罩、检测共病风险等预防措施。
本文编译于印度斯坦报,由HT News Desk提供
特别声明:本文为学术研究和合理使用为目的的编译,原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侵权删除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编者解析:
以下是关于HKU5-CoV-2病毒及其潜在人类感染风险的科学分析:
一、HKU5-CoV-2病毒的基本特性
1.病毒分类与发现背景
HKU5-CoV-2属于Merbecovirus亚属冠状病毒,是伏翼蝠冠状病毒HKU5(HKU5-CoV)的新进化支系(谱系2)。该病毒由中国广州实验室石正丽团队于2025年2月首次在蝙蝠中发现,研究结果发表在《Cell》期刊。
宿主来源:主要宿主为伏翼蝠(Pipistrellus),属于蝙蝠冠状病毒家族。
基因特征:与已知的HKU5-CoV-1(谱系1)相比,其受体结合域(RBD)发生关键突变,导致功能差异。
2.独特的ACE2结合机制
HKU5-CoV-2的核心特性是能够利用人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作为细胞进入受体,而ACE2正是SARS-CoV-2感染人类细胞的关键受体。
结合模式差异:通过冷冻电镜(Cryo-EM)分析发现,其RBD与ACE2的结合方式与SARS-CoV-2、MERS-CoV等其他冠状病毒完全不同,显示出独特的适应性13。
宿主范围广泛:除人类ACE2外,该病毒还能利用多种哺乳动物的ACE2直向同源物,提示其具有跨物种传播潜力。
二、HKU5-CoV-2是否感染人类?
1.实验室证据
研究表明,HKU5-CoV-2在体外实验中能够感染表达人类ACE2的细胞系,并成功侵入人类呼吸道和肠道类器官,表明其具备感染人类细胞的生物学基础。
感染能力验证:实验显示,该病毒在人类类器官中的复制能力较强,且部分关键残基的突变对受体结合影响有限,暗示其感染稳定性。
与SARS-CoV-2的对比:尽管结合机制不同,但其ACE2利用效率与早期SARS-CoV-2毒株相当,提示潜在致病性。
2.实际感染风险评估
尚未报告人类病例:目前未发现HKU5-CoV-2在自然条件下感染人类的案例,研究仅限于实验室环境。
跨物种传播预警:由于蝙蝠与人类活动区域的重叠(如洞穴、农贸市场),病毒可能通过中间宿主(如家畜或野生动物)间接传播给人类。
人畜共患病风险:石正丽团队指出,HKU5-CoV-2的ACE2适应性和广泛宿主嗜性使其成为“高优先级预警病毒”。
三、科学界对HKU5-CoV-2的关注与争议
1.研究意义
填补进化空白:HKU5-CoV-2的发现揭示了Merbecovirus亚属的多样性,为理解冠状病毒的跨物种传播机制提供新视角。
疫苗与药物靶点:其独特的ACE2结合模式可能为开发广谱抗冠状病毒药物提供新思路。
2.争议与挑战
实验室来源质疑:部分国际媒体将研究机构与“武汉实验室”关联,暗示病毒可能源于人工研究。但论文明确标注样本来自自然蝙蝠种群,且研究遵循生物安全规范。
国际治理困境:尽管中国团队呼吁加强病毒监测,但全球在蝙蝠冠状病毒数据共享和合作研究方面仍存在壁垒。
四、未来研究方向与防控建议
1.加强监测与预警
对蝙蝠及其他野生动物中的冠状病毒进行持续监测,尤其是ACE2结合能力强的毒株。
建立跨物种传播风险评估模型,优先研究高致病性病毒。
2.技术应对策略
开发针对HKU5-CoV-2的检测试剂和中和抗体,防范潜在疫情。
探索广谱抗冠状病毒药物,靶向保守的病毒入侵机制(如ACE2结合域)。
3.国际合作与透明度
推动全球病毒数据共享,避免将科学研究政治化。
强化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国际认证与监管,减少公众疑虑。
总结
HKU5-CoV-2是蝙蝠源性冠状病毒的新成员,其独特的ACE2利用能力虽未导致现实感染,但实验室证据提示其潜在风险。这一发现再次凸显了蝙蝠作为“病毒库”的复杂性,以及全球协作应对人畜共患病威胁的紧迫性。未来需平衡科学研究、公共卫生防御与国际信任建设,以降低下一次冠状病毒大流行的可能性。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