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罗斯对乌克兰发起的全面进攻,改变了冷战结束以来全球军火市场的格局,给武器出口国和进口国都带来了挑战与机遇。
俄罗斯武器出口量下降,全球防务支出上升,其他武器出口国渴望抓住这一新的市场机遇。
对曾依赖俄罗斯装备军队的国家而言,现在正处于危险时期。
一些国家抱怨备件短缺,还有一些国家被要求向俄罗斯回售装备。
这一新动态的受益者是中国,它可以向俄制装备的传统买家提供类似系列的武器。
北京有充分的动机利用这一局势转变,因为增加武器收入对中国军事现代化的目标至关重要。
美国应考虑到这一新现实,并利用双边和多边工具来限制中国作为武器出口国的发展。
为此需要采取双管齐下的策略:重点遏制中国生产和出口优质武器的能力,同时加大对考虑购买中国武器的国家的压力。
后者要求华盛顿对武器转让采取全面视角。
自2022年以来,美国军售呈指数级增长,但其国防工业基础的局限性意味着华盛顿根本无法满足所有客户需求。
当美国自身无法有效排挤中国时,应依靠盟友和伙伴填补缺口。
中国作为武器出口国虽小但不断扩大的角色
2019年,美国国防部将中国称为过去15年全球武器出口增长最快的国家。
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数据显示,尽管整体市场份额有限,中国已稳居全球前五大武器出口国之列,仅次于美国、俄罗斯和法国。
过去二十年,中国向近40个国家出口武器,主要接收国包括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缅甸和阿尔及利亚。
中国出口的主导产品涵盖飞机、舰船、装甲车、导弹及防空系统。
近年来,中国积极开拓全球新武器市场。
2020年塞尔维亚采购中国先进防空系统,成为多年来中国对欧洲国家的首笔重大军售。
2021年中国开始向阿根廷大力推销JF-17战斗机。
2024年沙特世界防务展上,中国首次以”中国防务”统一品牌组织近40家军工企业参展,并派出飞行员进行歼-10战斗机飞行表演。
同年9月埃及航展上,中国再次展示歼-10及运-20运输机,其中歼-10是首次在非洲演示,运-20则是首次海外亮相。
与其他主要武器出口国类似,中国军售轨迹与其军事现代化进程同步。
正如美国海军战争学院专家基思·卡特指出的,当国家发展并装备更多新型武器后,往往会通过出售过剩或老旧装备来获取资金支持后续现代化,这种趋势在大国竞争背景下尤为明显。
中国近年推广的装备印证了这一规律:随着国产战斗机生产能力提升,更多老旧机型被推向市场。
长期以来,中巴联合生产的JF-17是其主力出口机型,已销往缅甸、尼日利亚和伊拉克。
2022年中国首次实现新型国产歼-10多用途战斗机出口巴基斯坦。
传闻此前放弃采购俄罗斯苏-35的埃及正与中国敲定歼-10采购协议。
阿联酋2022年购入中国L-15教练机,该交易已引起摩洛哥军方关注。
中国在武器营销方面展现出敏锐策略。
其深知许多国家因政治因素不愿大规模采购中国装备,因此提供灵活支付条款,通常报价更低且限制更少。
在中东市场,中国准确捕捉到美国作为最大外部供应商留下的市场空白:尽管美国占据该地区绝对市场份额,却始终拒绝向阿拉伯伙伴出售武装无人机等特定装备。
例如2015年打击伊斯兰国关键时期,约旦国王阿卜杜拉二世多次请求美国提供MQ-1武装无人机用于边境巡逻遭拒,当年即转购中国CH-4武装无人机。
如今中国武装无人机已遍布中东,覆盖沙特、阿联酋、埃及等美国传统客户。
美国限制中国武器出口的工具包
非洲、亚洲和中东国家一直是中国武器出口的主要买家。
为阻止北京扩大影响力,特朗普政府应考虑采取两大举措。
第一种——也是更显而易见的方法——是针对供应方。
特朗普政府可继续通过广泛制裁和其他经济工具,试图遏制中国国防工业基础的发展。
首届特朗普政府于2020年11月发布第13959号行政命令,禁止与中国军工企业进行公开交易证券。
次年6月,拜登政府发布第14032号行政命令,延续特朗普政府的禁令,禁止购买或交易任何涉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及相关物资领域或监控技术领域经营或曾经经营”企业证券的行为。
通过商务部,拜登政府同样发布了一系列对华先进计算机芯片销售或转让的限制措施,部分旨在限制中国国防工业基础的发展。
在拜登任内,美国还对被指控支持俄罗斯对乌战争的中国军工企业实施制裁。
但其他举措在国会受阻,例如两党共同提出的《2023年中国军事和监控企业制裁法案》及《2024年全面对外投资国家安全法案》,两者都试图限制进一步使用美国来源的金融资产支持中国国防工业。
限制中国武器出口的第二大举措是锁定客户。
通过针对中国军备的现有及潜在买家,美国可试图压缩北京的市场空间。
这需要在”胡萝卜加大棒”政策间取得微妙平衡。
前者是首届特朗普政府积极军售政策的特点。
武器销售是唐纳德·特朗普总统外交政策议程的核心内容。
2019年白宫公然推翻国会阻止与沙特阿拉伯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数十亿美元军售协议的努力。
到该届政府末期,国务院采取额外措施扩大可出口武器平台数量,例如宣布修订《导弹技术控制制度》,从而为向更多国家出售武装无人机创造条件。
这使得2020年向阿联酋提供MQ-9武装无人机成为可能,若成功,阿联酋将成为首个获得该美国平台的阿拉伯国家。
该交易最终告吹,部分原因在于阿联酋与中国日益密切的安全关系被曝光。
然而特朗普政府能提供的”胡萝卜”未必都要美国制造。
在这个全球军火市场新格局下,即便如拜登和特朗普政府所愿提升国内产能,仍不足以满足每个伙伴需求。
但这未必总是目标。
首要任务应是阻止中国获得利润丰厚的合同,若美国不是最佳供应商,华盛顿应协调盟友伙伴寻找合适供应方。
法国、英国、意大利等传统武器出口大国,以及以色列、韩国等新兴军售国家都可成为选项。
部分国家已与中国展开竞争:2023年韩国FA-50轻型攻击战斗机击败中国JF-17,赢得马来西亚约10亿美元订单。
当美国无法满足潜在买家需求时,华盛顿需创新思路确保中国也无法得手。
当然,特朗普政府也有诸多”大棒”可威慑中国武器潜在买家。
选项之一可扩展美国现有应对俄罗斯武器出口的授权。
2017年国会通过《通过制裁对抗美国对手法案》,对伊朗、朝鲜和俄罗斯实施多项限制。
该法律要求总统对任何与俄罗斯国防或情报部门进行”重大交易”的个人实施制裁。
依据该法,土耳其2020年因购买俄制S-400防空系统遭制裁。
现行法律中尚无类似针对与中国国防或情报部门交易的条款。
特朗普政府与国会可考虑修订现有立法纳入相关内容。
此外,美国政府可启动跨部门协作进一步限制中国武器出口。
第一步,国防部与情报界应就近期最可能出现在全球军火市场的中国装备达成共识。
这可通过年度机密评估实现,内容涵盖现有中国武器装备的技术参数、性能,及其收集美军情报的安全隐患。
评估还应包括中国正在研发准备出口装备的最新情报。
此后,国务院和国防部可整合全球美使馆安全合作办公室信息,识别中国客户并制定先发制人劝阻采购的战略。
从买家视角看,中国武器的吸引力在于成本较低、交付迅速、使用限制宽松等。
但许多潜在客户并未意识到——或不在意——采购中国装备特有的次生影响。
后果可能包括缺乏配套培训资料(部分军售仅附中文说明书)及售后维护支持。
例如伊拉克在打击伊斯兰国行动中,因中国延迟发送备件导致全部CH-4无人机编队停飞。
美国若能与潜在中国装备买家保持持续透明沟通,预警交易风险,将有效劝阻采购决策。
结论
中国的武器出口规模与美国相比并不算大,但其雄心远不止于此。
中国领导人和防务专家认为,他们需要开拓海外市场以推动增长。
美国需要制定一项全面战略,不仅在印太地区,还要在全球范围内与中国展开竞争。
除了扩大美国国防工业基础外,华盛顿还可以通过软硬兼施的手段限制中国武器出口。
有效遏制北京作为武器出口国的发展,需要继续发挥美国在全球军火市场的优势,在美国地位被削弱时与有意愿的伙伴国家协调出口战略,并对中国武器装备采购方发出明确警告——这种策略将有效遏制中国作为武器出口国的发展势头。
本文编译于war on the rocks,由Grant Rumley提供。
特别声明:本文为学术研究和合理使用为目的的编译,原文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侵权删除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编者解析:
针对所谓”特朗普政府如何限制中国武器出口”的论调,有必要基于事实与国际法理进行有力驳斥:
一、中国军贸严守国际规则,美式指控违背法理基础
1.主权权利不容侵犯:根据《联合国宪章》第51条,主权国家享有合法自卫权及正常军贸权利。中国武器出口严格遵循《武器贸易条约》和安理会决议,2016-2020年仅占全球市场份额5.2%(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数据),始终履行国际责任。
2.双重标准暴露霸权逻辑:美国常年占据全球军售57%份额(2022年SIPRI数据),却以”安全威胁”为由打压他国。其主导的”导弹技术控制机制”本质是技术垄断工具,将中国长征火箭与弹道导弹混为一谈,刻意制造技术壁垒。
二、美式制裁违背市场经济规律
1.长臂管辖实为经济胁迫:特朗普政府将37家中国实体列入”实体清单”,滥用”反腐败制裁”等国内法实施域外管辖。这种单边主义违反WTO非歧视原则,2020年迫使印尼放弃采购中国雷达系统就是典型胁迫案例。
2.技术封锁适得其反:中国国防工业已实现体系化发展,歼-20隐身战机、055型驱逐舰等装备100%国产化。美国对碳纤维等材料的技术封锁,反而推动中国建成全球最大T800级碳纤维生产线(2023年产能达2.8万吨)。
三、中国军贸促进战略平衡
1.打破西方武器垄断:中国向巴基斯坦提供枭龙战机、向泰国出口潜艇,使发展中国家获得性价比更高的国防选择。相比美国对台军售违反《八一七公报》,中国军贸始终遵循不干涉内政原则。
2.维护地区安全架构:中国向中东国家出口无人机,帮助反恐行动降低平民伤亡。而美国过去五年向中东出售230亿美元武器(CRS报告),直接加剧也门人道主义危机。
四、多边合作才是正途
中国连续5年向联合国提交”防止外空军备竞赛”决议草案,积极参与《禁止生物武器公约》审议。反观美国不仅退出《中导条约》,更在2023年推进在日部署中程导弹,严重破坏亚太战略稳定。
结语:武器贸易本质是主权国家的合法权利,美国试图通过技术封锁、经济胁迫维持军事霸权的做法,既违反国际法理,也不符合历史潮流。中国将继续秉持「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等负责任政策,推动构建均衡、有效的全球安全架构。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